,也有部份稅地方要截留,因此除去地方截留的財稅三千萬貫左右,朝廷中央依然能有五千萬的進項。
這還只是明年的收入而已,實際上現在朝廷還有大把抄沒來的錢財土地。
朝廷確實是不缺錢。
“陛下,臣仔細讀過太子的奏章。太子奏請,停徵兩稅實物,改為全徵錢鈔。然後是朝廷停發官吏將士們的實物,全發錢鈔。再有,朝廷設立糧食署,對於天下各地的糧食朝廷統購。”
糧食統購,是太子這次上奏裡的又一項重要內容。
朝廷如果不再徵收實物,也不給官吏將士們發實物,那肯定會引起人們的一個擔憂,就是以後還能不能買到糧食,價格會不會合理?畢竟以前是朝廷直接發糧,而且並不僅是口糧,而是按品級發,高階官員一年發兩次祿米,但一次發的米,夠一家幾十上百口吃幾年都有多,因此他們拿到的祿米,最後又多數是賣給了京城的糧店。
過去,京官領的基本是都是祿米,官俸很少很少,逢年過節還會發放不少的絲綿布匹等。其實官員們領的米自己又吃不完,他們最終還是得拿出去賣,或者自己家開糧店。而如果拿去賣,這一進一出的,其實肯定還會虧一些的。
而對朝廷來說,給官員發祿米而不是錢俸,一來是因為過去朝廷徵上來的稅,本就是實物,當然發實物更方便。二來,錢荒,朝廷也沒有那麼多錢可拿來折俸發放。
正是因此,朝廷才一直給官員們發祿米為主,錢俸極少。
但發祿米,從現在的實情來看,卻不太划算。因為運糟糧進京,是個很大的開支。費時費力又費錢,損耗還大,極容易被人動手腳貪汙。
但若是直接給官吏將士們發錢,則又有一個擔憂。
那就是糧食畢竟不但能當錢用,而且他也是重要的生活物資啊。
“玄齡,如果以後朕不給你發祿米,改給你全發錢鈔,你願意嗎?”李世民問。
房玄齡笑了笑,“臣當然願意拿俸錢。”
房玄齡是二品的中書令,但同時又是一品的散階,他還是二品的國公。他如今的俸祿,按朝廷的制度,是不論身兼幾職,只按散階來發俸祿。因此房玄齡實際上是按一品來拿工資的。
身為官階一品的宰相,他一年的俸錢是八十一貫六百錢。而祿米則是每年六百五十石。當然,他還有職田,做為一品,他擁有一千二百畝職田。這一千二百畝,實際上不需要房家耕種,是官府直接租給附近百姓承種,然後他們給官府交租,朝廷再按租率給房家糧食。
此外,房玄齡還享有朝廷公費拔給的僕役,做為一品,他可以有不少的僕役。當然,這些僕役也可以直接由朝廷按人數折錢給房家,然後房家自己僱。
而這筆錢其實也不是朝廷自己出,那些僕役也算是一種役,因此他們得出錢折役。
另外,官員們還有不少的實物待遇。比如一個三品京官,每年祿米四百石,職田九百畝,還有雜役三十八人。每日發常食料九盤(細米二升二合,粳米八合,面二升四合,酒一升半,羊肉四分,醬四合,醋四合,瓜三顆,鹽、豉、蔥、姜、葵、韭之類各有差;木、春二分,冬三分五厘;炭、春三斤,冬五斤),大概約合每月8000文;
每天還能享受免費工作餐,每年的元旦冬季還各賜絹五匹,金銀器、雜彩不等。
總之,官員的待遇還是不錯的,尤其是京官。
雖然說,算起來,唐朝官員們的收入,一年其實才頂宋朝一個月。但依然也還是不錯的,當上個京官,尤其是三品以上,那真是不算其它收入,光是俸祿就能發財了。
房玄齡一年光祿米就六百五十石,還是米。他一家自然吃不了,因此房家也有個糧店,賣的就是他家領到的祿米。反倒是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