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很少,一年才八十一貫六百錢。
今年的米不值錢,漢京鬥米不過二十錢,五石米才值一貫。房玄齡一年的祿米六百五十石,才折錢一百三十貫,加上他的俸祿,一年也才二百一十一貫六錢千,加上其它實物、雜役等折錢,房玄齡這個一品,一年正當收入也不到三百貫。
好在他還有一千二百畝職田,另外他還有爵位的勳田,還有實封的封地,算來算去,反正一年上千貫是有的。
而這其實是房家收入的小頭了,房家收入的大頭,還是做生意。房家的田產、工坊、商鋪、商隊,甚至投錢和李超入股做買賣等。這些才是大頭,雖然房家遠不如李家那麼會賺錢,但一年萬把貫,是隨便賺的。
因此,其實房玄齡還真不太在意,那點俸祿。
第1080章 漲薪十倍
在天下沒有一統或者戰亂的年代,官員發祿米為主,其實對官員是有好處的。因為此時糧價波動大,糧價經常較高,甚至有價無市。給官員發祿米,也是一種保障。
但現在大唐一統天下,四海臣服,糧食價格穩定,甚至是一直下跌的趨勢。漢京做為都城,米價也才二十文一斗,粟麥甚至更便宜。
一品也才六百五十石一年,折算下來就很少了。
尤其是此前貞觀新制規定了爵位不發俸祿、兼職不發俸祿,這就使得官員的收入其實減少了,身兼幾職也只有一份俸祿。特別是現在糧價穩定且價低的時候,就顯得官員的俸祿很低了。
“不再發放祿米,而改發俸,朕覺得倒也算是個不錯的改革。但是,如果僅僅是祿糧折俸錢,遠遠不夠。朕以為,應當定一個新的官吏俸祿制度,以後取消祿米,改發月俸,但俸錢得提高。”
李世民想了想又道,“僅以階定俸,也不太公平。朕覺得可以先以官階定月俸標準,然後再輔以實職加職錢,如此官員的俸錢就由,階俸加職錢組成,二卿以為如何?”
皇帝要給官員們漲工資,兩個宰相當然不會反對,畢竟現在朝廷確實不缺錢。而且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能達到八千萬呢,哪怕其中三千萬是留給各道和各州的,但也依然還有五千萬嘛。
“以後各道、州、縣地方官和吏的官俸,就由地方財政支出吧。”李世民想想自己給地方一年留三千萬,也不能白留啊。這地方的官員薪水,就由地方支付吧。
“對了,朕打算給官吏們加薪,同時,把所有的公廨田和職田收回,以後官員們不再授職田,各衙也不再留公廨田。”
畢竟過去給地方官職田,是因為朝廷不給地方官發俸祿,給衙門公廨田,是不給地方留錢辦公,現在既然有這麼多錢留做地方財政,那就沒理由還留著這些田了。
甚至京官,也不再給職田。
“這個沒問題。”杜如晦想了想道。公廨田、公廨錢,都是充當地方辦公開支的,但過去都弄的名聲不好。公廨錢一年百分百的利息,甚至還經常被地方的放貸者假借名義放高利貸,為禍地方。他們打著公廨錢的名義放高利貸,一旦收不回貸,就用衙門的名義去收債,實際上,官府本來只給他一萬本錢,結果他暗中卻放了幾萬幾十萬。可好處,卻被這些人吞了,壞名聲卻被官府承擔了。
公廨田也一樣不太好,朝廷把公廨田出租,又擔心普通百姓遇災交不上租,因此公廨田和職田一樣,都是強行佃給那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小地主或者自耕農。本來這樣人都不需要佃田的,官府強佃給他們,然後他們還得再佃給別人。其實上,弄的很多怨言。
對於這些情況,李世民是知道的。
公廨錢就幾度廢止,可一旦地方沒錢,又最終再推行。
現在李世民決定乾脆直接把公廨田、職田全取消。給官員漲薪,給地方財政留稅收,一次性解決這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