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後,所有隨同他流亡的功臣都得到了賞賜,唯獨忘了介子推,後來經人提醒,他才尋訪到介子推,但介子推已經揹著母親進入綿山中。文公隨後得到別人的建議,放火燒山,以逼介子推下山來,沒想到介子推拒絕下山,抱著母親在山中被燒死。
事後文公很懊悔,他下令:從此以後,在他放火燒山那天,晉國禁止舉火——這就是清明節“寒食”的來歷。後來,他又將介子推抱的那棵樹砍伐下來,做成木履,以示紀念,由此,“足下”便成了晉國最尊敬的稱呼。
由於晉國當時是強勢文明,於是清明節、寒食、足下這些名詞推廣至全中華。
自寒食節之後,晉國也便多了一個規矩,罪臣面見國君的時候,為表示崇敬,要沐浴、絕食,即使偶爾進食,也不能舉火。
按規矩,在路上趙武是可以吃食品的,只要寒食就行了。但程嬰害怕有人抓住這點惡意挑刺,所以堅持趙武一點食物不吃。當然,他也假意沒有察覺師修不停的給趙武塞一些點心、肉脯——即使這些食物都是由他本人預先預備好的。
進入國都,趙武第一個見的是晉國第四順位正卿、上軍佐韓厥。路上程嬰解釋:“你祖父趙盾昔日撫養了韓厥,又一手提拔韓厥成為正卿,這次趙氏大難,仗義直言者唯有韓厥,你的這次冠禮也是韓上軍佐一手安排的,所以我們先去見見他,看他怎麼安排。”
韓厥早就在等候趙武,一見他們這一行人抵達,他趕緊招呼:“你們不該先來見我,該去先見執政……這樣吧,我讓兒子‘起(韓起)’陪你們去,等你見過所有公卿,最後再來見我。”
韓起應聲跑出來,這是個三十多歲,接近四十歲的中年人,雖然是軍人,他身材卻不是雄壯的,反而是瘦長文靜,但一張嘴,趙武就知道這廝不是個好鳥,他說:“哈,武已經長大了,長的如此俊美,該迷死妓館的那些女娘了,怎麼樣,逛過幾次妓館?新田知名的女優認識幾個,回頭我領你去轉轉,有這麼俊美的少年在,那些女娘該不巴結死我。”
韓厥對於兒子的口無遮攔似乎毫不在意,也許,這時代貴族的風尚就是如此,他含著笑,頻頻催促說:“快去快去,休得耽誤了時辰。”
趙武接著去見的是晉國第一正卿、中軍將、晉國執政欒書。他似乎早就等著趙武來拜見,站在元帥府臺階上,一見到趙武下戰車,他也走下臺階,迎著趙武讚賞:“美哉!昔吾事莊主,華則榮矣,實之不知,請務實乎。”
這話的意思是:真是個美少年啊!我曾經是你父親莊主(趙朔)的老部下。你外表已經夠漂亮了,但不知道才能如何,希望努力加強自己的才德啊!
趙武的父親趙朔諡號“莊”,故此被尊稱為“趙莊子”,或者“莊主”。
欒書當年曾參與剿殺趙族,但他和趙武父親趙朔的關係還是相當不錯的。他討厭的是趙同和趙括,當時發難也是針對他們的。現在的欒書已經是國家的執政,從這番話裡可以看出,他對趙武的態度還是真誠和愛護的。
趙武接下來見的是上軍將,晉國第三正卿中行庚(荀庚),他的評價是:“美哉!惜也,吾老矣!”他在說:真是個美少年啊!可惜我老了,看不到你將來輝煌的那天了。
中行氏出身荀氏。荀氏本出自“先氏”,因“先氏”祖先一支因功獲得封地荀,故別立宗族為荀,後來晉國改“上中下三軍”為“上中下三行”,荀氏一支擔任過“中行軍”主帥,便成為“中行氏”;而得到封地“知(也稱智)”的荀氏一支,則別立宗姓為“知氏(智氏)”。
隨後,趙武馬上見到了中行庚堂弟,智氏當家人、下軍將、晉國第五順位正卿荀罃(ying,罃這個字現代寫為罌,罃字則在字型檔中難見,今後便用的‘荀罌’代替)一見趙武,也讚賞說:“我家那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