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要努力呀!作為趙衰、趙盾的後代,如果到老還只是個大夫,難道不是個恥辱嗎?……如果你能學習祖父趙盾的忠誠、學習曾祖趙衰文才,這樣事奉國君,一定會獲得成功的!”
荀罌封地為知(智),故此別立宗族為“知(智)氏”,所以又被稱為知罌(智罌)。智罌稱趙武為“吾家俊小子”,是因為趙武聘定的正妻是荀罌嫡長女。
知氏與中行氏是一家人,他們立場基本一致,都看好趙武未來的前途。
隨後是新軍佐、晉國第八正卿士燮(xie,音協,意為調和、協調),他對趙武的評價是:“從今以後你要時時警戒自己啊。你長得如此英俊,簡直帥呆了,那一定是深受上天的寵愛。明白的人受到上天寵愛,會更加謹慎;糊塗人受到寵愛,則是驕橫無禮……古代的聖王是最痛恨驕傲自大的啊!”
士氏了不得,他同時是中國許多姓氏的起源。士燮封地為範,故也被稱為“範燮”,所以他是中國範姓的起源。而“士”也不是他的姓,其家族在堯帝時被稱為“有陶氏”,故此其宗族中有一支現在還以“陶”為姓。後來,其家族某人曾為太甲帝御龍,被太甲帝賜其為“御龍氏”。到了周王朝時期,其家族曾被封為唐杜國(杜國),故此他又是唐氏與杜氏的起源。
而現在,他被稱其為“士燮”,這其實是一種尊稱,因被滅國後的杜伯逃入晉國擔任了“士師”——也就是大司法官——而“士燮”這稱呼的意思是:“士師(大法官)的後代、名叫燮的傢伙”。
看得出來,士燮自己就是個謙謙君子,見到趙武免不得要嘮叨得多一點,但他的話還是善意的。
晉國是典型的軍國主義,四支軍隊的正副官員就是八名正卿,文官沒有,全是武官管事。其順序為:“中軍將”為第一執政、稱“元帥、元戎”;第二順位正卿為“中軍佐”郤錡;第三卿為上軍將中行庚(荀庚);第四卿、上軍佐韓厥,下面依次為下軍將荀罃(智罌)、下軍佐郤犨(chou)、新軍將郤至、新軍佐士燮(xie)。
見完了這些人,師修輕聲提醒:“下面我們該去見‘三郤’了。昔日,你(趙武)爺爺趙盾提拔了三郤的祖父郤缺(音‘稀缺’),但到了三郤這一代,因郤家想爭取更多的卿位,也想著討好國君,便在趙氏蒙難時成為攻打趙城的主力軍,我們將他們放在最後拜見。是因為放在最後見面,前面諸卿已表明態度,三郤也不敢過分為難。”
師修的猜測很精確,不過,“三郤”雖然沒有為難趙武,但態度並不友善。
中軍佐、晉國第二正卿郤錡(xiqi、音‘稀奇’,錡是古代的一種三足烹飪器皿,也是一種鑿子的稱呼)評價說:“真是個美少年啊,但要說壯武,和我這個老同志比,就差多了。”
下軍佐、晉國第六正卿郤犨(犨chou、音愁,指牛的喘息聲)一見趙武,不屑地淡然說:“年輕人來我這裡求職的很多,我該怎麼安排你呢?”
新軍將、晉國第七正卿郤至不鹹不淡地說:“嗯,好吧,你覺得誰比你強,就對誰好一點。”
在這裡,郤錡所說的“和老同志比”,郤至所說的“誰比你強”,都是指他們自己,他們的話語中都飽含威脅。郤錡話中的意思是:雖然你很強,但畢竟不如我。郤至話的意思是:我比你強,所以你要對我恭敬點。
整個接見過程中,程嬰一語不發,韓起在旁邊不停的插科打諢,緩解著緊張氣氛,但沒用,三郤態度傲慢,似乎全不把韓氏的存在放在眼裡。
整個過程中,趙武的舉止倒是一板一眼,讓人挑不出半點錯來。
接見完畢,程嬰出了三郤的官衙,坐在車轅上發了半天愣,韓起倒是理解,他勸說:“終究還是要見那個人的……現在去吧。”
程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