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至於書畫,更是與道禪為友。道法自然,書畫也得自天然,縱其疏放,清淡雅緻的中國寫意畫正是道家心境的體現,沉溺其中也會經常獲得美的感受。西方有話叫“藝術家是最接近上帝的”,道家這裡沒有上帝,但藝術方面的東西也是最能純潔人們的心靈,從而讓我們接近自然之道的。老頑童周伯通說過,世間的東西玩得時間長了就不好玩了,只有武功越鑽研越有趣,琴棋書畫以及自然科學之類的東西也是如此。而且這些東西“玩”得好了,還能有助於我們安身立命。
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慾(6)
總之,道家的清心寡慾並不是讓人如槁木死灰一般,而是讓人體會到俗人無法體會的更高層次的快樂。這又有點無為而為、至樂無樂的意思。清心寡慾深得道家思想之人可喜可樂之事甚多,大家可以慢慢體會。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1)
泰山小,芥菜子大,彭祖算夭折,剛出生就死掉的嬰兒卻算長壽,這是顛三倒四、精神分裂嗎?您先別忙下結論,道家對此自有他的妙論。明白這些後,你的修為就更進一層。“齊物而觀”也是道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也是一種非常玄妙,一般人如筆者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思想。這種思想,主要來自於莊子的《齊物論》等篇中。當然在《道德經》中也提過和此相類似的一些說法: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也就是說天下人知道了“美”這件事後,那醜也就隨著產生了,知道善這件事後,惡也隨之而生。所以有和無是相對而言的,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前和後等也都是比較而言的。說完這些被學院派人士稱為“辯證法”思想的道理後,老子就推出這樣一個結論: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意思說,所以道德高深的人以無為的態度來處理世事,教導別人卻並不用過多的言語,任萬物興作生長而並不加以干預,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作育萬物而不自恃其能,功業成就而不自居其功。
老子的道德五千言,確實是“簡約而不簡單”,但是正因為其太簡略,也產生了不少的歧義。莊子說得比較生動和明確一些,我們再看《莊子》中是怎麼說的:民溼寢則腰疾偏死,鰍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猨猵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鰍與魚遊。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莊子·齊物論》)意思說:“人們要是睡在潮溼的地方就會腰腿疼痛,甚至釀成半身不遂要服萬通筋骨片,那泥鰍是不是也這樣呢?人們在高高的樹木上就會心驚膽戰、惶恐不安,而猿猴也這樣嗎?人、泥鰍、猿猴三者究竟誰最懂得居處的標準呢?人以牲畜的肉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嗜吃小蛇,貓頭鷹和烏鴉則愛吃老鼠,人、麋鹿、蜈蚣、貓頭鷹和烏鴉這四類動物究竟誰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和猵狙(獼猴的一種)拍拖,麋喜歡與鹿做愛,泥鰍則與魚交尾(筆者覺得這個也不一定是事實,但莊子意思是說還是找他們的同類)。毛嬙和麗姬,是人們稱道的美人了,幾乎是人見人愛,可是魚兒見了她們深深潛入水底,鳥兒見了她們高高飛向天空(沉魚落雁典故由此而來,但好像不是讚美的話啊!),麋鹿見了她們撒開四蹄飛快地逃離,都沒有“愛”這些美女的意思(電影裡大猩猩“金剛”愛美女的故事雖然騙了不少美女的眼淚,但肯定是瞎編的)。那麼人、魚、鳥和麋鹿四者究竟誰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所以莊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