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

然而,由於社會經驗少,這一階段的男孩卻常常會體驗失敗。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但在這個特殊的年齡段,男孩似乎對失敗特別敏感。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讓一組4歲的男孩和一組10歲的男孩一起用積木蓋一幢“高樓大廈”。然而,對於他們來說,這項工程並不簡單,因為這個“工程”經常在做到一半的時候倒塌。

試驗進行了半個小時,心理學家發現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雖然“大廈”在不停地倒塌,但那些4歲的男孩仍然在一遍又一遍地“蓋”他們的“大廈”。但那些10歲的男孩在嘗試了多次“倒塌事件”之後,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都放棄了這項“工程”。

由這個實驗,心理學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遇到困難,與那些年齡較小的男孩相比,6~12歲的男孩更容易沮喪和放棄。

其實,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與男孩在這一階段的心理有關。他們強烈地渴望成功和得到他人的認同,但一次次失敗的打擊,使他們自己都不能認同自己,更不用說得到別人的認同了。失敗的感覺體驗得太多,男孩的這種沮喪就會轉變成一種“無助”。久而久之,每當再遇到困難時,男孩就會條件反射式地產生“無助感”。也就是說,如果這一階段的男孩很少體驗到成功的感覺,漸漸地,他就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從而習慣性地沮喪和放棄。

因此,在這一階段,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男孩盡情去體驗成功。例如,當男孩想要去完成一項不容易完成的任務時,家長可以在背後默默地幫助他們。當然,即使任務完成得不太好,家長也可以尋找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去鼓勵他們。

例如,8歲的男孩自告奮勇要幫助媽媽收拾房間,儘管經過他的“收拾”之後,房間還是顯得亂糟糟的,但家長可以這樣讓他們體驗成功感:“看,你把沙發上的衣服都掛在衣架上了,這下房間顯得乾淨、整潔多了,這都是你的功勞呀!”

即使男孩一開始對自己的表現並不滿意,但得到媽媽這樣的鼓勵後,他們一般都會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因此,從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這樣說:男孩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是否能體驗到成功感,在很多時候取決於家長對他們的看法。

另外,讓男孩體驗成功,家長還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語言。很多家長可能都這樣教育過男孩,在男孩小的時候,當他們想自己過馬路時,家長這樣對他們說:“你現在小,還不能自己過馬路,等你長大後就能自己過馬路了。”

對於那些年齡比較小的男孩來說,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沒有什麼不合適,即使是心裡有些不甘,他們一般也都會接受家長的教育。但如果用同樣的語言來教育6~12歲的男孩,他們就會非常生氣,因為這些男孩會認為,“等你們長大後,就可以……”這樣的話是對他們的輕視,他們認為,自己現在已經長大了。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完全可以用一個一舉多得的方法來教育他們:找一個人流、車流比較少的時間段,讓孩子獨自過一次馬路。當然,當他們進行這項行動之後,家長要告訴他們足夠的安全知識。這樣,既教會了男孩對自己安全負責的觀念,又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感,增強了他們對自己的信心,所以說是一舉多得。

本節重點圖示:6~12歲,家長應該這樣做

男孩來自於一個完全不同於女孩的“星球”(1)

一 Y染色體——決定了男孩一生的生長藍圖

我們常常會聽到懷孕的準媽媽們說這樣的話:

真希望我肚子裡的寶寶是個男孩;

真希望我懷的是個女兒;

……

當然,作為成人,我們知道,這只不過是家長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