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放下自己手中已經擁有的“東西”所釀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錢,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不能放下愛情,有些人則是不能放下不應有的執著。心理學家提醒我們,做好了“放下”的學問,才能收穫到人生的快樂!
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要面對各種成功與失敗。對待成功,很少有人寵辱不驚、淡然受之;對待失敗,也很少有人能否瀟灑一笑,拿得起放得下。
這時,如何正確地調適自己的心態,是一個人生存本領的體現。以前,我們接受的教育是,無論是對工作、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都應當採取百折不撓、始終如一的態度,這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鑰匙。但是,這樣的態度並不意味著凡事必須勉力為之,苛求結果。生命中,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人生中,很多事情應該懂得放下。如果太執著,作繭自縛的就會是自己,就像這個故事中的蜘蛛猴一樣——這是一種個頭很小,大約十幾厘米高,生活在亞馬遜密林中最高的樹上的蜘蛛猴,多年來人們一直想捕捉蜘蛛猴,有一位土著人想出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
他在小玻璃瓶裡裝一粒花生,放到樹下。當人離開後,蜘蛛猴就會從樹上爬下,把手伸進瓶裡抓住花生。 握住花生的拳太大,手拔不出瓶口,於是蜘蛛猴就成了獵物。把它帶回家後,蜘蛛猴仍然攥著瓶裡的花生不放手,它就是不肯丟下那一粒花生。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命運和自我。人一生要走的路途是漫長的,學會“放下”,正是掌握丟棄不必要東西的技巧。畢竟,我們要給自己的思想經驗騰出更大的空間去應對未來的生活挑戰。
一般來說,壓力並不一定和職位、財富成正比,比較容易感受到壓力的,往往是不懂得說不,拿得起 、放不下和事事要求完美的人。心理學家稱,要求完美的人,大事、小事都要求自己要做好,到最後就容易演變成不分輕重緩急,然後時間就不夠,有壓力的情況下,事情反而做不好,這樣就會懷疑自己,會想要做得更好,但惡性迴圈的結果是反而做得更糟糕,最終會產生對自己十分失望的情緒,沮喪和憂鬱的情緒就會趁機冒出頭。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的心靈,如果記掛太多,也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裡安家落戶。心裡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章,然後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裡,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放下該放的事,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對於一種剛柔相濟的彈性人生來說,放下是為了更好地進取,當你放下自我,捨棄擁有,你會獲得從頭再來的充實、品味收穫的喜悅、擁有創業的榮耀……你得到的將是對生命真諦的理解和跨越,當然,所有這一切,只有在放下的同時付出加倍的努力,才可以成為現實。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138個年輕人共做一件事情,讓一半人把自己的事做完,另一半人中途停止。幾小時後,那一半中途停止的人對沒完成的事情耿耿於懷。
這說明,當想做的事情沒有完成時,人們便會對這件事情長期地放不下心。嚴重點說,如果人的這種擔心得不到很好的調適,便有可能走向一種極端,會過分地產生一種強烈的慾望而不顧客觀的條件和自身的能力一味地硬幹下去,以致自己走入死衚衕,生命變得又累又枯燥,生活也會變得十分乏味。
一個做事伸縮有度、遊刃有餘的人,才會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把生活打扮得五彩繽紛;而一個不顧客觀條件、拘泥於“非把事情幹完不可”的人,會活得很緊張、很狹窄、很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