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章 山茱萸肝腎之寶

山茱萸泡茶喝具有以下作用與療效

補益肝腎

- 山茱萸歸肝、腎經,能補肝腎之陰,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腰膝痠軟、耳鳴等有一定調理作用,可使肝腎得養,緩解身體不適。

- 對於肝腎不足引起的遺精、滑精,山茱萸能透過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來改善,起到固攝腎精的功效。

收斂固澀

- 其酸澀之性有收斂止汗作用,對於自汗、盜汗,能斂汗固表,使腠理致密,汗液得以固攝,尤其適用於體虛多汗者。

- 山茱萸還能澀腸止瀉,對於脾虛久瀉、五更洩瀉等,可透過收斂固澀作用,增強腸道的固攝功能,緩解腹瀉症狀。

其他作用

- 山茱萸中的有效成分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損傷,起到一定延緩衰老的效果。

- 研究表明,山茱萸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保護作用,有助於調節血壓、血脂,還能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

- 山茱萸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幫助人體抵禦外邪。

不過,山茱萸泡茶並非人人適宜,如素有溼熱、小便淋澀者不宜服用。使用時最好先諮詢醫生或中醫師意見。

一、別名溯源

山茱萸,作為傳統中醫藥領域中的珍貴藥材,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諸多獨特的印記,其別名就是其中之一。它被稱為“蜀酸棗”,這個名字與它的形態和產地有著密切的聯絡。山茱萸果實外形圓潤,形似酸棗,且在古代,四川地區是其重要的產地之一,因此得名“蜀酸棗”。“肉棗”之名則源於其肉質飽滿的果實,果實色澤紅潤,質地肥厚,恰似一顆顆迷你版的紅棗,故而形象地被賦予了這個別名。“鼠矢”這個別名相對較為奇特,主要是因為山茱萸乾燥後的果實形狀細長,一端稍尖,與老鼠糞便頗為相似,因此民間便有了這樣一個形象卻略顯另類的稱呼。“雞足”則是根據山茱萸果實的果柄形態來命名的,果柄短小且多分叉,看起來就像雞的爪子,生動地描繪出了山茱萸果實的特徵。這些別名不僅是對山茱萸形態、產地等特點的形象概括,也反映了不同地區人們對這味中藥的獨特認知和文化傳承。

二、生長產地分佈

山茱萸對生長環境有著特定的要求,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耐寒性較強,能夠在一定程度的低溫環境下生存。它適宜生長在海拔400 - 1500米的山坡、山谷林緣或疏林中。在我國,山茱萸的主要產地分佈在河南、浙江、安徽、陝西、山西等地。河南西峽縣被譽為“中國山茱萸之鄉”,這裡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非常適合山茱萸的生長。當地的山茱萸產量高、品質優,其果實飽滿、色澤鮮豔、有效成分含量豐富,在國內外市場上都享有盛譽。浙江淳安也是山茱萸的重要產區之一,該地的山茱萸以其優良的品質和悠久的種植歷史而聞名。此外,安徽石臺、陝西佛坪、山西陽城等地的山茱萸也各具特色,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中醫藥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形態與特徵

山茱萸是落葉喬木或灌木,高度可達4 - 10米。其樹皮為灰褐色,較為光滑,隨著樹齡的增長,會逐漸出現一些裂紋。小枝細圓柱形,呈紫紅色或灰褐色。葉片對生,紙質,形狀為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 - 12厘米,寬2 - 6厘米。葉片的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被貼生短柔毛,側脈6 - 8對,弧形內彎。山茱萸的花先於葉開放,傘形花序生於枝側,有總苞片4,卵形,厚紙質至革質,長約8毫米,帶紫色,兩側略被短柔毛。花小,兩性,黃色,花萼裂片4,不顯著;花瓣4,舌狀披針形,長3.3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