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章 甘草如國老之稱

服用,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少陰客熱咽痛,症見咽喉紅腫疼痛、聲音嘶啞等。現代研究表明,甘草中的甘草酸、甘草次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能夠減輕咽喉部的炎症反應,緩解疼痛症狀。

桔梗湯:由甘草 12 克、桔梗 6 克組成。將兩味藥一同加水煎煮,取汁服用。此方可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於治療肺癰初期,咳嗽胸痛、咳痰不爽、咽喉腫痛等症。甘草能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桔梗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膿,二者配伍,相得益彰。

芍藥甘草湯:由芍藥 12 克、甘草 12 克組成。用水煎煮後溫服,具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血不足、筋脈失養所致的腳攣急、腹中攣急疼痛等症。芍藥養血柔肝,甘草緩急止痛,兩藥合用,能滋養陰血,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

甘草乾薑湯:由甘草 12 克、乾薑 6 克組成。以水煎煮,分兩次溫服。該方具有溫中散寒、復陽益氣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虛寒性胃脘痛、虛寒性肺痿等病症。甘草補脾益氣,乾薑溫中散寒,二者配伍,能恢復脾胃陽氣,改善虛寒症狀。

甘麥大棗湯:由甘草 9 克、小麥 15 - 30 克、大棗 10 枚組成。將三味藥加水煎煮,取汁服用。此方可養心安神、和中緩急,常用於治療髒躁症,症見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等。甘草養心緩急,小麥養心安神,大棗補脾益氣,三者協同作用,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情緒波動。

甘草瀉心湯:由甘草 12 克、黃芩 9 克、乾薑 9 克、半夏 9 克、大棗 12 枚、黃連 3 克組成。以水煎煮,分三次溫服。該方具有和胃補中、降逆消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氣虛弱、寒熱錯雜所致的痞症,症見心下痞滿、乾嘔心煩、腸鳴下利等。甘草調和諸藥,與其他藥物配伍,可調節胃腸功能,緩解胃腸不適症狀。

四君子湯:由人參 9 克、白朮 9 克、茯苓 9 克、甘草 6 克組成。將四味藥加水煎煮,取汁服用。此方能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症,症見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等。甘草在方中補脾益氣,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

炙甘草湯:由炙甘草 12 克、生薑 9 克、桂枝 9 克、人參 6 克、生地黃 30 克、阿膠 6 克、麥門冬 10 克、麻仁 10 克、大棗 10 枚組成。先將除阿膠外的藥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再將阿膠烊化後兌入藥汁中,分三次溫服。該方具有滋陰養血、益氣溫陽、復脈定悸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血不足、陽氣虛弱所致的脈結代、心動悸等症。甘草在方中益氣養心,與其他藥物配伍,可調節心臟功能,改善心律失常症狀。

桑杏湯:由桑葉 3 克、杏仁 4.5 克、沙參 6 克、象貝 3 克、香豉 3 克、梔皮 3 克、梨皮 3 克、甘草 3 克組成。以水煎煮,取汁服用。此方可清宣溫燥、潤肺止咳,用於治療外感溫燥證,症見頭痛、身熱不甚、口渴咽乾、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等。甘草在方中調和諸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緩解溫燥症狀。

銀翹散:由金銀花 15 克、連翹 15 克、桔梗 10 克、薄荷 6 克、竹葉 6 克、生甘草 5 克、荊芥穗 4 克、淡豆豉 5 克、牛蒡子 10 克、蘆根 10 克組成。將藥物加水煎煮,取汁服用。該方具有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溫病初期,症見發熱、微惡風寒、口渴、咽痛、咳嗽等。甘草在方中調和藥性,與其他藥物配伍,增強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

六、十個使用方法治療

治療口腔潰瘍:取甘草 10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