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對他的勇武雄壯讚不絕口。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了建安二十年(公元 215 年)。這一年,孫權親自統率大軍征伐合肥。徐盛自然也隨軍出征,一路上士氣高昂,銳不可當。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逍遙津這個地方,他們遭遇了魏將張遼的頑強抵抗。張遼率領魏軍精銳,以逸待勞,給吳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一番激戰之後,徐盛所部不幸被張遼擊敗,他本人也在戰鬥中身負重傷,連手中的長矛都不慎丟失。
就在這危急關頭,幸得將軍賀齊率領三千援兵及時趕到。賀齊的軍隊如同天降神兵,迅速穩住了戰局,並經過一番艱苦搜尋,終於找回了徐盛所丟失的長矛。隨後,孫權與徐盛等人在賀齊的掩護下,方才得以安全撤退。(張遼大破孫十萬)
忠勇兼備,乃英雄本色!遙想當年,曹魏黃初元年(公元 220 年)十月,曹丕正式稱帝,君臨天下。次年,那東吳孫權竟以諸侯之身,謙卑地向曹魏稱臣。曹丕大喜過望,遂派遣使臣邢貞親赴孫吳,欲冊封孫權為吳王。
邢貞一路東來,浩浩蕩蕩。當他抵達之時,孫權竟然不顧自身尊貴,親自率領群臣前往都亭恭迎。然而,這邢貞卻不知天高地厚,臉上盡露驕橫跋扈之色,彷彿視孫權如無物一般。
見此情景,吳國重臣張昭怒不可遏,鬚髮根根直立。一旁的徐盛更是氣得渾身發抖,臉色鐵青。他猛地轉過頭去,對著身旁的同僚們慷慨激昂地道:“吾等身為臣子,理應為君主奮不顧身,浴血沙場!如今,我等非但未能為孫吳吞滅曹魏的許昌、洛陽之地,亦未能奪取蜀漢的益州,反而要讓主公與邢貞這般狂徒訂立盟約,實乃奇恥大辱啊!”言罷,徐盛悲憤交加,不禁老淚縱橫。
此事很快便傳到了邢貞耳中。聽聞此言,邢貞心中暗自一驚,他深知江東之地人才濟濟,尤其是這些武將文臣皆懷有滿腔忠義熱血。他不禁對一同前來江東的隨從們嘆道:“觀此情形,江東眾人如此忠勇,又豈會心甘情願長久歸順於我曹魏?看來,日後局勢難測啊……”
在此之後,徐盛因其卓越的戰功和出眾的才能得到了晉升,被任命為建武將軍,並受封為都亭侯。同時,他還兼任著廬江太守這一重要職務。而孫權更是對其青睞有加,特意將臨城縣賞賜給他作為奉邑,以此來彰顯他的功績和地位。
時間來到孫吳黃武元年(公元 222 年),當時局勢動盪不安,蜀漢之主劉備親率浩浩蕩蕩的大軍氣勢洶洶地向夷陵進發,意圖一舉攻破東吳防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徐盛毫不猶豫地率領自己的部隊跟隨陸遜一同出征,奮勇迎擊來犯之敵。
在戰場上,徐盛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智慧和勇猛無畏的戰鬥精神。他指揮若定,巧妙佈局,成功地攻佔了敵軍多個營寨,為東吳軍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寶貴的勝利。由於他在這場戰役中的出色表現,屢次立下赫赫戰功。
然而,就在同一年的九月,曹魏方面也有所行動。曹魏將領曹休率領大批精銳之師向洞口發起猛烈攻擊。接到戰報後,徐盛迅速與呂範、全琮等將領集結兵力,毅然決然地橫渡長江,趕赴前線抵禦曹軍的入侵。
然而天公不作美,行軍途中他們遭遇了突如其來的狂風巨浪。這股強大的風暴使得船隻劇烈搖晃,許多士兵因此落水喪生,損失慘重。但徐盛並未被眼前的困境所嚇倒,他當機立斷,迅速收攏倖存下來計程車兵,整頓軍紀,重新組織防禦陣線。
儘管此時己方兵力大減,但徐盛毫不畏懼,依然堅定地與對岸的曹休大軍對峙。曹休見有機可乘,派遣大量軍隊逼近吳軍的戰船,妄圖一舉擊潰徐盛所部。然而,徐盛憑藉著高超的戰術運用以及頑強不屈的鬥志,以寡敵眾,一次次擊退了敵人兇猛的進攻。無論曹軍如何強攻猛打,始終無法突破徐盛精心構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