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南宋時期的知名學者章如愚也曾對包括徐盛在內的諸多吳國將領作出過一番評價。他認為像程普、黃蓋、甘寧、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賀齊、淩統、全琮以及呂範這些人,無一不是智勇雙全之輩。他們不僅擁有足夠的智謀來統率千軍萬馬,而且其勇武程度更是足以抵禦任何強大的敵人。可以說,在章如愚看來,這些將領個個都能勝任自己肩負的重任,沒有一個是名不副實之人。
軼事典故之“二將和好”:話說當年,徐盛初任蕪湖縣令之時,發生了一件頗有意思的事情。那時,蔣欽的一名部下官吏犯了法事,恰巧落入了徐盛手中。徐盛向來執法嚴明,毫不手軟地將這名官吏逮捕入獄,並迅速上表呈給孫權,懇請將其處以極刑以正國法。
而此時的蔣欽呢?他正率領著軍隊屯駐在宣城一帶,忙於征討豫章郡內肆虐橫行的盜賊們。孫權深知蔣欽領軍在外,若應允了徐盛的請求,恐怕會影響軍心士氣,於是權衡再三後並未批准徐盛的奏請。這可讓徐盛大為光火,心中對蔣欽難免產生了些許埋怨與責怪之情。
時光荏苒,轉眼間曹操大軍壓境,氣勢洶洶地向著濡鬚髮起了猛攻。值此危急關頭,蔣欽與呂蒙肩負起統率眾多將士抵禦曹軍的重任。徐盛見此情形,不禁心生憂慮,整日提心吊膽,總覺得蔣欽會趁機公報私仇,加害於己。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蔣欽不僅沒有絲毫報復之意,反而時常當著眾人的面誇讚徐盛的種種長處與功績。久而久之,徐盛那顆原本充滿猜忌與防備的心漸漸被蔣欽的高尚品德所感化、折服。最終,二人摒棄前嫌,握手言和,成為了彼此信任、相互支援的摯友。此事一經傳出,頓時在軍中乃至民間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人們紛紛傳頌這段佳話,讚不絕口。
徐盛一生忠勇雙全、智謀過人,是東吳的傑出將領。他早年以少勝多擊退黃射,後在濡須之戰、夷陵之戰等屢立戰功,還以偽長城之計嚇退曹丕,被陳壽贊為“江表之虎臣”,為東吳的穩定與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