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理解他們。這樣想想,是不是當上級也挺不容易的?
傅佩榮:確實如此,因為上級如果不是最高的領導,他上面還有上級,他也有他的壓力,他只好把他的壓力轉嫁給他的屬下,這樣一來,做下屬的應該怎麼辦呢?自古以來,都沒有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
主持人:我們還得想起“換位思考”這個關鍵詞,有時當上級的,壓力其實比下級還要大,他也不容易,活得也很累,甚至比下級更累。這樣一想,我們可能就覺得,上級,尤其是經常提出苛責的上級,也變得不那麼可恨了。
傅佩榮:沒錯,有時說不定他接了他的上級一個電話臉色就變了,上級對他的要求,他根本都看不到對方,馬上就要去做許多事情,那我們作為他的屬下還可以直接看到他,互相溝通,他說不定連溝通的機會都沒有。所以這樣地換位思考的話,就比較容易從他(上級)的角度來替他設想。
主持人:要是能夠和上級溝通,說明這個上級應該是個不錯的上級,我們就怕遇到那種蠻不講理、很難溝通的,那應該怎麼辦?
傅佩榮:在這個時候,莊子只能夠說,外表要設法去遷就他,內心裡面最好能夠順從他,但是遷就不能太過分,順從不能太過頭。你一旦又遷就又順從,到最後完全沒有立場。上級如果走偏了,你跟著他走偏,將來如果出了事,你第一個倒黴。
主持人:這裡面有一個問題,跟儒家的一些觀點似乎不太一樣,在儒家的觀點當中,如果看到君王昏庸,作為臣子一定要直言進諫,這才是責任。可是您剛才說到順從,即便他是一個不太好的領導,也要去順從,您覺得這合理嗎?
傅佩榮:在莊子看來,他考慮到兩點:第一個,我先要保命。如果我直言進諫,國君說殺就殺了,古時候人命真是沒有什麼保障的。第二個,直接對抗達不成什麼目的。你如果直接跟他對抗的話,他說不定免你的職、罷你的官。所以,第一個我先保住命;第二個我要把事情辦成,就要採取適當的方法,先順著你,尤其是直言進諫,一定要選擇時機,選擇適當的話來說。莊子還說,我對你很好,別人問到你的時候,我就說一些溢美之詞;我如果對你不太好,別人問你我怎麼樣的時候,你就說一些溢惡之詞。美就是說好話,惡就是說壞話。人很難避免“溢美、溢惡”,往往按照個人情緒、喜不喜歡這個人而定,莊子建議我們不要有這兩種缺點,最好選擇實實在在的話來說,說多說少都不行。莊子也瞭解,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困難,上下級關係的緊張。他的觀點就告訴我們怎麼樣能夠完成任務,又不要新增自己任何的情緒,或者製造一種不必要的緊張關係。
主持人:我覺得很奇怪,在我印象當中,似乎儒家更注重實用,而道家希望的是無為,但是在剛才莊子關於上下級關係處理的觀點中,我們看到的恰恰是實用,而且比儒家的原則顯得更實用。
傅佩榮:沒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講莊子的時候,要經常講到司馬遷的話,他說莊子這個人雖然學老子,但是“其學無所不窺”,什麼書都看。莊子本身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平凡的百姓,只做過小小的公務員,但是他對於上層,那些大官、國君之間的關係,瞭解得比誰都清楚。換句話說,我們讀《莊子》有一個好處,你不用自己去做一件事,就知道那件事情複雜的情況。莊子也說,人的社會總要運轉,國君再怎麼樣不好,國家不能夠沒有國君,一定也需要各級大臣來做事情,那麼如何讓國家機構順利運作,目的是要讓老百姓不要受苦。這一套思想,一般人比較少談,事實上它才是莊子真正精彩的部分。也就是說,我可以向世俗提出各種看法,讓世俗機構運作起來,至於我要保護我自己,我自己隱居、逍遙、與道相處,那是我的另外一種秘訣。可見,莊子對自己和世俗分得很清楚。
上下級相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