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頁

外人看來,曾國藩既不近人情,更不可理喻。

理學大師將自己的情感、慾望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終於讓人越看越模糊。

曾國藩為什麼生怕別人來勸他當皇帝?

未可問焉

曾國藩與左宗棠同是湘官集團裡舉足輕重的人物,一言一行可以興邦,一言一行可以喪邦。

所以,當胡林翼將左宗棠的對聯給到他後,沒有當場答覆。

過幾天後,胡林翼要給左宗棠迴音,曾國藩琢磨著改了一個字:&ldo;似可問焉&rdo;改成了&ldo;未可問焉&rdo;。

曾國藩改好後迅速給胡林翼瞄了一眼,馬上點火燒掉。

他怕留下證據。

這一改,意思就完全反了。他勸左宗棠不要猛狼打起病虎的主意,放棄倒戈奪權。

曾國藩為什麼勸阻,還要燒掉?

與朝廷對他早有防備有關。前面述及,曾國藩第一次督湘勇打下武漢,鹹豐帝喜出望外,在奏摺上批示說:&ldo;覽奏感慰實深,獲此大勝殊非意料所及。&rdo;當即發布新的任命,叫曾國藩署理湖北巡撫。他還對軍機大臣們說,軍興以來,出征將帥連戰皆敗,而曾國藩以一書生,竟能建此奇功。軍機大臣出來提醒,鹹豐皇帝馬上收回任命,而改授&ldo;兵部侍郎&rdo;空銜。

朝廷對湘勇的態度,一直矛盾加猶豫。一方面,恨不得湘勇強大,可以一夜間剿滅太平軍;另一方面,又非常擔心它強大起來,某天擁兵自重,揮師北上,將刀架上自己的脖子。

湘勇不是&ldo;經制兵&rdo;,非國家正式軍隊,他們跟太平軍一樣,起於隴畝,經費自理,唯一的不同,是槍口對誰的問題;太平軍專心來消滅朝廷,湘勇在幫朝廷作戰。

只要湘勇調轉槍口,就成了&ldo;湘勇天國&rdo;。而朝廷在軍費、糧餉、編制上,對它根本無法管制,這正是擔心的根源。

曾國藩不能說對倒戈奪權之計全無想法。他考慮後,發現不行。根本的原因,首先在自己的旗子上。

1853年,曾國藩一介書生領兵,起兵之時,就在出徵檄文道出了他興師的理由,是太平天國引進&ldo;拜上帝教&rdo;,根本是個邪教,將中國傳統的道統全部破壞了,弄得&ldo;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rdo;。道統既壞,曾國藩要以捍衛文化的名義,來驅邪立正。

為了說明起兵的合法性,他將正義性進一步擴大化,說:&ldo;將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rdo;。天下凡是讀書識字的人,都不能再袖手旁觀,而應該站出來捍衛道統、文化。而我曾國藩不過是這千百個讀書識字人中的一個。

中國古代有名教,名教崇拜文字,認為字有靈性。出師的名義,落紙成文字,既是號令部隊的旗幟,也是對外宣傳的文告,還是百年後的墓誌銘。既不好改,也不能改。

比較三國,蜀國的政治綱領是&ldo;興復漢室&rdo;,劉備早期一直打中山靖王劉勝的牌子。但劉備骨子裡的目的,並不是要&ldo;興復漢室&rdo;,而是要先&ldo;三分漢室&rdo;,再&ldo;自創漢室&rdo;。

但口號既然弄得天下皆知,道德正義就成了他的立國之本。為了這個口號,諸葛亮明明知道&ldo;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rdo;,迫於道德前後要保持一致的壓力,不得不六出祁山,窮兵黷武,霸蠻去&ldo;興復漢室&rdo;,最後將自己弄成個軍事實力跟不上個人能力的好戰分子似的。

蜀國是被立國之前這個政治綱領拖累亡國的。

曾國藩熟讀&ldo;三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