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年代,學過英語的人少之又少。
婦人開啟第一頁後,便就開始後悔了,自己根本都不知道如何閱讀這種拗口的語言,何必要為難自己呢?
或許是她的心底暗藏著一顆不服輸的火種,儘管她再一次將書丟到了一邊,第二天卻還是去詢問了當教授的鄰居。
自前幾年開始,各個大學都恢復了招生,但並不是透過高考,而是實行推薦選拔的招生制度。
老教授對她的來訪很是訝異,聽說她想要自學英語,教授便拿出了一本英語字典和一本簡單的英文教材。
就這樣,即便沒有老師悉心指導,依靠著兩本書,她仍然磕磕絆絆地讀完了這本名著。
她從未去過國外,更不可能穿越時空,來到作者所處的中世紀,卻從書中領略到了十四世紀的歐洲是怎樣的景象。
她似乎逐漸明白,為什麼會有人想開一家容納了各類書籍的書店了。
而楚遙發現了另一件極為有趣的事,這本《十日談》不是一本普通的紙質書。
每當婦人深入閱讀時,書中便伸出了一些半透明的黑色長枝,從她的指尖向內延伸,直到抵達了她身體的各個器官之中。
那些長枝與植物的枝條還有些區別,反倒是更像是動物身上的某種器官,可以靈活地遊移,且對外界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長枝向外延伸一寸,印在書上的字就會隨之變淡一分。
婦人看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字時,全書的所有文字都似煙塵般消散了,書籍封面上的精美圖畫也不見了,只剩下了黑色。
換句話說,這本書的外形越來越趨近於婦人拿出來的《命書》。
終於到了書店裝修完成的時候,婦人的心情已經由無聊變為了欣喜,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向誰分享一下,自己這段時間的閱讀成果。
她進入書店以前,老闆已經坐在了書店的座位上。
書店的面積比原來的雜貨鋪大了兩三倍,頭頂上的燈也換成了舒適明亮的款式,窗臺上擺放著生機勃勃的盆栽,讓人的心情都變得更加的舒暢了。
“你送我的那本書,我已經看完了。”婦人頗為緊張地說道。
雖說自己通讀了一遍,但她總覺得自己理解得不夠到位。
書中描述的很多故事,都需要對當時、當地的文化有一定的瞭解,婦人對這些全部都一竅不通,只是囫圇吞棗般地完成閱讀這項任務。
“不,你還沒有看完。”
老闆接過她手中的書,翻開了扉頁,然後抓著她的手,摁了下去。
她還未反應過來,而手心已經傳來了陣陣的刺痛,像是某種蟲子在啃食她的皮肉。
她很想將手抽回來,可男人的力氣很大,身上散發出威懾的氣勢,使得婦人無力掙扎。
好在,這一切結束地很快,書頁上留下了一個赤紅的掌印。
老闆向後翻了一頁,一行奇妙的文字躍然於紙上,那是婦人的出生時間和地點。
“為什麼?這本書剛才明明沒有這行字,為什麼會知道我的生日,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