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年,玉泉營的發展跨上了快車道。 一來,大量閩商來此地投資,使得大量工程一起上馬。站在房頂放眼看,到處都是塔吊。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沿海一線城市呢。 二來,項南自己也又投資了四千餘萬,分別建立了興旺養殖場、發福飼料廠,以及大棚蔬菜基地。 養殖場是用來養羊。寕夏的羊肉遠近馳名,尤其鹽池灘羊,肉質細膩鮮嫩、不腥不羶,是上等的好羊肉。 而灘羊之所以稱為灘羊,主要是因為它是野外放養。鹽池當地是鹽鹼地,地表就有鹽鹼水,羊常年喝這種水,自然就祛除了腥羶味。 不過,在養殖場集中飼養,可就沒有這種條件了,項南也沒想著能養出灘羊。他知道,現在即便是一般的羊肉,其實也挺值錢的。 羊肉自古就是比較上檔次的肉類。古代祭祀最高標準太牢,就是一豬一牛一羊;稍次一等的少牢,即是一豬一羊。宋仁宗半夜批奏摺餓了,就想吃一碗鮮美的羊湯。後來怕花錢,太奢靡,都忍著沒說。 九零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羊肉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市場前景非常看好。而且,羊的全身都是寶。 羊皮可以做皮裘、皮鞋、皮包、皮帽、皮手套、真皮座椅等等;羊毛可以用於紡織,用於製作毛毯、毛衫、呢氈等等;羊糞經過發酵之後,是非常好的有機肥料。肥效強,肥力壯。 所以養殖羊,不敢說一本萬利,但也是非常有前途的。 …… 飼料廠,主要是用來加工玉米、土豆、秸稈等,把它們變成飼料,提升它們的附加值,也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 隨著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肉的需求量是與日激增。 九零年代初,中國還是世界排名前列的肉類出口國。到二零年代,中國已由出口國改為進口國。 這就說明國內肉類產品供應量,已經無法滿足國人的消費需求。所以畜牧養殖業真的很有前途。而畜牧養殖,就離不開飼料。 之前,農民產得糧食只能賣糧站,糧站的收購價格並不高。 現在它就多了個去處。項南的發福飼料廠,年產能最高能到十五萬噸,那就需要一億五千萬斤糧食,能夠解決近十萬家庭的糧食滯銷問題。 並且,還能養大三十萬頭肉羊,為市場供應一千萬斤以上的肉類,可以說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 至於蔬菜大棚,則是項南為農民增收想得另一個辦法。 人是不能不吃蔬菜的。蔬菜營養豐富,能夠補充維生素、胡蘿蔔素、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等等等等。 不過玉泉營之前沒人種菜。 一是,風沙太大,蔬菜幼苗剛露土就得被打死,白費力氣; 二是,極度缺水。澆地都得用平板車去拉。蔬菜的需水量,是小麥、玉米的幾倍,單靠人力根本供應不了; 三是大規模種植也沒處去賣。玉泉營距離銀川市近百里地,當時沒通公路,交通不便。而且農民沒有先進的運輸工具,靠畜力車運,運到城裡,新鮮蔬菜都打蔫了。 因此即便種,也只是種那麼一分、二分地,或者在自家院子種些南瓜、黃瓜、茄子之類,鮮少有大規模種植的。 不過如今時移世易。現在通了公路之後,交通就方便了。凌晨摘得新鮮蔬菜,早晨就能出現在菜市場以及各大超市,可以說是非常快捷。 而且,玉泉營新通了三級揚水站,能夠灌溉上萬畝土地,水不再是問題。而蓋了大棚之後,風沙也不再是問題。 事實上,這些戈壁灘種了大量的果樹,防風護沙,效果非常明顯。前些年的時候,還動不動就有沙塵暴。這兩年,已經基本見不到了。即便有,威力也要小很多。 大棚種菜,可以種反季節菜,讓民眾在寒冬時節,也能吃到新鮮蔬菜。這對豐富民眾的菜籃子,也是很有益處的。 …… 九七年一年,玉泉營這邊就新註冊了三百五十六家企業,其中註冊資本在五十萬以上的,就有一百二十家。 各類企業拔地而起,讓玉泉營越來越興旺,越來越繁榮。就連只在城裡才有的快餐店、咖啡廳、遊戲廳等,都出現在了玉泉營。 可以說,論繁榮程度,甚至超過了寧安縣城。 九七年七月,閩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