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因為有邵海棠的存生,江寧少去許多麻煩。江寧官員將領對徐汝愚崇慕之情多過敬畏,對邵海棠卻多有畏懼之心。
除了肖烏野所統領的宿衛軍在蕪州休整之外,鳳陵行營主力都集結到清江東北部,從崇義、新安等地向北面的湖州境內推進。祝連枝死後,祝氏一分為三,祝同山率部投降,祝氏只剩下祝白衍、祝昆達兩部。祝連枝於惠山之巔遭徐汝愚伏擊,死於返回吳州的途中,因為祝連枝的蹊蹺死亡,祝白衍與祝昆達斷然絕裂,原吳州府四邑城池,祝白衍與祝昆達各佔其二,祝白衍佔據臨江、吳州,號稱擁兵五萬,然而善戰之精銳不過兩萬餘眾。祝昆達佔據蘭陵、湖州,擁有精銳戰力將近三萬。
祝昆達數度遣使江寧議和,在祝同山降後,祝昆達更是頻繁遣使和議,無奈徐汝愚置之不理,新安方面的軍事部署亦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相比祝昆達,祝白衍則要輕鬆許多,吳州、臨江位於震澤湖東北,南有湖州、餘杭等人與江寧隔開,北面則遼闊的江水。江寧欲奪吳州,勢必要先攻下湖州、餘杭等地不可。江寧當然也可以從雍揚、靜海出兵,利用水營戰艦渡過江水進入吳州境內,只是靖海諸戰之中,雍揚、甘棠水營傷亡甚巨,戰後,撤消甘棠水營編制,將甘棠水營的殘部及一部分雍揚水營的戰力編入烏湖水營,遠赴青州東北海域之中的烏湖島。靖海諸戰之前,雍揚水營是翼虎軍最強大的一部,此時卻是最弱的一部,戰力勉強恢復到一萬眾。
江寧在江水北岸的白石、雍揚等地駐有青衛軍、中壘軍及五校軍一部共七萬眾,然而這七萬戰力是江寧用來防備來自東海的威脅。江寧與宛陵關係緊張之後,陳預在龍遊、安宜囤積八萬之多兵馬。即使在江寧將一部分兵力從翠屏山北麓、廣陵南調之後,陳預還是不斷的增加南線的駐軍,江寧與宛陵之間的矛盾幾乎再沒有緩和的可能。
由此可見,江寧調動江水北岸軍隊利用雍揚水營戰艦渡江作戰的可能性極微。
對於陳預在龍遊不斷增加駐軍,江寧方面也不無憂慮。陳預本意乃是借著江寧的威脅來增加自己手中的籌碼,壓制旁系將領對其統治地位的威脅,短短數月之間,南線駐軍由三萬猛增至十萬。
徐汝愚目光掃過堂下眾人,說道:「青衛軍越過議定邊境推進到翠屏山北麓,使陳預與旁系將領之間的矛盾暴露無遺。陳預藉機往南線調結兵馬,將東海中部與南部的兵權高度集中到自己的手裡,以此削弱旁系將領的影響力,鞏固他在東海的統治地位。但是他在南線集結將近十萬之巨的兵力卻採取守勢,想必每日都要面對來自內部的質詢與懷疑,這種日益加深的質疑勢必會動搖他在東海的根基,張季道自然不會放過如此良機對陳預施加壓力,江寧若無動作,最終結果只能是陳預迫於各方面的壓力向江寧興兵。」目光停在邵海棠的臉上,問道,「邵先生以為陳預還能忍住多久?」
邵海棠略加思索,說道:「陳預往龍遊一帶集結兵力,正逢東海豐收季節,龍遊駐軍此時尚沒有補給上的壓力,待到龍遊糧盡,陳預就要從宛陵、毗陵、泰如往南線調動給養,那時,每月超過百萬石的巨量物資消耗,會使得東海內部的質疑陡然增加。陳預在南線的軍備存糧只能讓陳預維持到年底。」
徐汝愚微微頷首,說道:「傳令張續、梅立亭,自接到此令始,封鎖與東海之間的路途,禁止北面的流民從邊境進入江寧境內。」
流民不能進入江寧,只能滯留在東海南境,會進一步增加東海南線的糧食壓力。
趙景雲說道:「根據從北地傳回的訊息,褚師澤極可能不會等到攻陷範陽就會揮軍進入河內、汴州等地,那時,汾郡、青州將有大量的流民向南蜂擁。」
徐汝愚笑道:「陳預壓力倍增,江寧卻不予他興兵的機會,諸位以為陳預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