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章 打穀機

插秧割谷也是小時候不能忘卻的記憶,那麼脫穀粒也是,脫穀粒比插秧割谷的時間雖然相對短暫,但留下的記憶也是不可磨滅的,插秧割谷一般消耗的是人們的時間,相對輕巧,時間可長可短,可以慢慢幹,人多快點幹,人少就乾的慢,不請人,自家人也能完成,脫穀粒就必須要請人了,而且時間不等人,在一定的時間就要完成,對比插秧割谷的巧勁,脫穀粒算體力活,脫穀粒的師傅也不會等你家慢慢幹,機器也需要休息。

因為在居住的兩個村子裡都留下了深刻的脫穀粒記憶,兩個村子都是分別生活了十年以上,但親眼目睹全過程的場景還是太多,兩個村子的田地裡都留下了米雲的腳印,95年之前的脫穀粒,算半機械化,上邊用手,下邊用腳踩脫穀粒車,是一種老式的打穀機,非常笨重,上百斤的重量,腳要特別用力,才能脫穀粒,而且還要消耗持久的體力,割一摞稻穀,就往打穀機機裡進行脫穀粒,那個打穀機車應該是古代的勞動人民發明的,也是木頭製作的,只有少部分鐵片,民間叫打穀機車,現在農村基本上都不用了,95年後都是用全機械化的脫穀粒車,只需要用手喂稻穀,不需要用腳使命的踩,那時候用腳踩的感覺就是扯命,體力基本會消耗乾淨,渾身上下無力。那時候的半自動打穀機車,戲稱要命車,要人半條命的車,沒有點力氣的人幹不了全程的老式打穀機。

老式打穀機全部是用木頭製作的,只有那個轉盤和槓桿,還有滾子上面有鐵,就是不帶滾子的空打穀機,乾的時候大概都有90-100斤左右,滾子大概50-60斤,它的木材用的是松木,耐打,所以要重一點。

在南方,幾百年以來都是用這種打穀機來打稻穀的,現在的話,基本停用腳踩打穀機了,都是用的機器脫穀粒車,老式打穀機三十年前就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了。

腳踏式打穀機,是農村三十年必不可少的收割稻穀的機器,打稻穀時須用腳用力踩傳動踏板,手抓稻禾塞進快速滾動的打穀機中打落穀粒,所以也叫“脫粒機”。

年少的記憶猶新,經常在村裡的所有親戚每年都會先去幫外公家插秧割谷和脫穀粒。我們自家有一段時間的土地就在二組,後來土地才分回三組和四五組交界。經常看到大人們用力腳踩打穀機,當時還以為是個好玩的工具,沒想到是個要命的機器。

沒有振動篩的腳踏式打穀機,把桶鬥裡的摻雜著雜物的稻穀裝進包裡是個大工程。每年7、8月和11月,是早晚稻收割的時節,各家各戶會把打穀機抬出來,檢查一下齒輪、皮帶等部位,給齒輪滴上一點機油,然後用腳噔一陣子看機器是否靈活。

看到打穀機,人們心裡就會禁不住地顫抖,因為累得脫一層皮的雙搶就要來臨了。

手搖腳踩老式打穀機有個直徑約30公分的鐵圓筒,上面固定一些鈍釘,中間一根軸,一頭配上一大一小兩個齒輪和搖柄,用軸承固定在搭鬥上。工作的時候,一人搖動搖柄,鐵圓筒轉動,另有幾人輪番拿稻穀在上面翻來覆去的刷動即可。

手搖打穀機的人很費勁,當時的人們搖一天手柄回來,晚飯的碗都可能端不穩,渾身上下無力痠疼,事後回憶都是要命車,中國種田的老百姓還是比較能吃苦耐勞的,用了幾千年,現代人一下子就淘汰了老式打穀機車。

每到農忙的時節,就是一大家子一齊出動的時候了。當時村裡腳踏式打穀機並不多,一個大家族就這麼一臺,因此當時我們這一大家族十多戶人家是合起來一起趕‘農忙’的,按照責任田的遠近一路收割過去,一天也就收割得1畝地左右,碰到7、8月的‘雙搶’時節,一大家族的人要忙活近一個月。”近一個月的高強度體力和耐力的消耗,任你是七尺男兒也要脫一層皮,想起當時的情景,事後都是顫抖。

腳踏式打穀機全都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