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3頁

眼下韓謙還是更關心嶽陽兵馬對金陵的攻勢進展如何。

雖然大勢已成,即便楊致堂、鄭榆、鄭暢、張潮以及他的大伯韓道銘等人並不能算第一流的謀臣能吏,但在當世也是水準之上的,只要他們沒愚蠢到去犯致命的錯誤,攻陷金陵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預測如此是一回事,韓謙也更希望掌握更多細節上的變化。

正月十五,左右龍雀軍、右廣德軍、湖州兵逾八萬精銳正式進逼到金陵城下,在城前建立一座座營寨,鋪陳戰械兵馬,對金陵城展開攻勢。

金陵城是在原昇州府城的基礎之上,加築外城垣及皇城、宮城而得,內外總計有四道高矮不一、厚薄不同的城牆。

宮城主要是以原昇州節度使府衙改建,而外城城垣、皇城的修建也都是溧陽侯楊恩主持。

外城城垣依長江而立,依江南岸溪湖丘山而建,實際高度、厚度都不統一,總長五十餘裡,高兩丈到兩丈三尺不等。

天佑初年條件艱苦,沒有那麼多的錢糧,城垣僅僅是夯土而築,之後十數年才陸陸續續燒制大量的城磚,將城垣土牆包覆起來。

所謂的包覆,並非僅僅簡單包一層磚。

外壁靠土牆的一層,先用小磚砌裹達三尺厚後,再披裹厚達兩尺的大城磚。

城垣內壁則是用大城磚與白石灰砌就,厚於三尺。

而最初夯土牆最下部的基礎則是有兩到三層的墊基條石;有些地段遇流沙層,土質鬆軟,基石下還埋多層大原木,橫豎交叉排列,橫木與縱木之間用大扒釘釘住,使之為一個牢固的整體。

金陵外城設有七座城門,內城設有八座城門,除了水關城門外,皆建有堅固的甕城敵樓。

傳統的築城術發展到楊恩手裡,可以說達到一個巔峰,也都體現在金陵城的諸多修築細節裡。

敵臺、礁樓、馬道、登城道等諸多設定,以及城牆走勢對金陵外圍地形的選擇,更是體現出楊恩他個人在防禦戰事上有著極深入的造詣。

徐明珍未渡江進入金陵城,徐安瀾、趙明廷等將或許還多少有些默默無聞,但溫暮橋、牛耕儒皆是輔佐天佑帝崛起於江淮的老將名臣,而溫博在守池州時表現也極為可圈可點。

倘若安寧宮鐵心想守金陵城,嶽陽想要純粹依賴兵馬強攻,絕非易事。

「大人提前返回敘州,暴露大人與三皇子之間的裂痕,沈漾又被排擠出核心,安寧宮會否棄守金陵,撤逃到北岸去?」馮繚想到一種可能,問韓謙。

「或許有這個可能吧,誰知道呢?」韓謙攤攤手,以一副事不關己的輕鬆姿態站起來。

要是嶽陽眾人內部沒有那麼多的矛盾,安寧宮北撤也難以殘喘延息多長時間。

畢竟嶽陽在整合江南東道、江南西道諸州縣之後的實力太強了,而安寧宮撤守壽州,無險可守,四面臨敵,人口不足百萬,卻要養十數萬兵馬,能支撐多久而不崩潰?

這種情形下,又有多少孤臣孽子會選擇跟安寧宮一條道走到黑?

現在嘛,安寧宮會不會守一段時間發現形勢太艱難,主動撤守到江北岸等候時機變化,那真就難說了。

關鍵還是看安寧宮及徐氏如何取捨了。

不過以徐後乖戾的性子,即便要撤,也絕非這時。

而楊元溥能否及時分化、招攬樓船軍水師將卒,能否與楚州軍有效的聯手起來,及時封鎖住安寧宮北撤的渡江通道,以及太子楊元渥的身體狀況,會不會在近期內病逝,這些都是決定金陵局勢變化的重要因素。

這麼多難以確定的因素在,韓謙他此時已經跳出局面,現在便去妄斷安寧宮的最終去向,還為時太早了一些。

即便到這一步,猶有近四十萬平民被圍困在金陵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