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他們最初只渴望著能卑賤的活下去。
韓謙給了他們田地、房屋,給他們能吃飽穿暖,還給他們看到不被奴役的希望,這時候韓謙在大婚之日,親自統領大軍出征,以便他們的希望變得更堅固、更真實,又如何叫這些將卒不熱血沸騰?
或許金陵事變期間,赤山軍明明很弱,卻能如此頑強作戰的根源就在這裡吧?
甚至從棠邑及敘州的將領武官集體出身來看,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出身低賤,甚至相當一部分人直接就是流民或奴婢出身。
韓謙的話同樣叫他們內心熱血沸騰,甚至願意這一刻就戰死在沙場之上吧?
這一刻殷鵬恍然想到自己的出身,說起來早年他僅僅是王氏一族、等同於奴婢的家兵而已。
韓謙不管遠處殷鵬的內心正動盪起怎樣的波瀾,他看時間差不多了,便揮了揮手,示意諸部依次開撥,照著各自預定的路線,踏上出征的路途……
第六百零五章 意圖(一)
雙方在過去一年時間裡,沿浮槎山、滁河一線,高強度對抗,警惕性之強以及軍情偵察傳訊體系的嚴密,是承平時期的武備廢馳遠不能相提並論的。
即便韓謙在武壽河西岸集結、動員兵馬的一幕沒有傳出訊息去,但壽州軍駐防南線的兵馬再遲鈍,等到棠邑兵第一支前部先鋒,越過雙方預設的邊際線,從浮槎山東麓往北穿插到五尖山西南側一帶,也必然會警覺過來。
只是警覺起來,卻未必能第一時間判斷棠邑兵這次異動的準確意圖。
在開拔前,韓謙簽署軍令,將一萬兩千多名在諸多工地勞作的預備役人馬徵入諸營,補充這段時間滁河、浮槎山一線的兵力不足——而之前將數以千計的青壯男丁,以大婚迎親需修整驛道的名義,從各個屯寨及大大小小的工地徵調出來,聚集到滁河南岸驛道這條線上,就是為了能最短時間內完成從役夫到編伍為兵的轉變。
而為了能進一步迷惑敵軍,浦陽、棠邑、亭山等地同步實施相應的出擊計劃;歷陽城的大婚也會照常舉行,不會中止。
至少在表面上,這次突襲作戰,彷彿是為韓謙與王珺的大婚搞獻禮似的。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突襲兵馬,採取「分路進擊」的方式,分部從敵軍防線不同位置的空隙間快速穿插進入巢州城後的腹地,然後在敵後腹地的某個地點進行集結會合,達到「合擊作戰」的目的。
當然,這一切也並沒有指望能欺瞞敵軍多久,但哪怕是叫敵軍延後一兩天不能準確判斷出這邊的作戰意圖,都能在前期為突襲兵馬創造出更多的優勢。
當世除了馬匹,沒有快速集結、調動的交通工具,而就算是有充足的馬匹,豆草等馬料的儲備充不充足,這都直接決定著騎兵部隊推進的距離遠近與在外滯留的時間長短。
一旦敵方將領判斷失誤,騎兵部隊集結方向出現偏差,除了拖延時間外,還會加劇有限作戰物資的消耗外,也會加劇將卒與戰馬的體能消耗。
一時間,除了一炷炷狼煙沖天而起;一匹匹快馬駝著斥候信使,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巢州城與滁州城之間揚蹄疾奔,傳遞各種或真或假的訊息。
除了巢州城、滁州城第一時間提高警戒外,壽州軍沿浦陽河中上游、在滁州城西南翼、在拓皋河北岸以及浮槎山北側修建的城寨,也都風聲鶴唳的進行備戰嚴防。
一座座城壘的寨門緊閉起來,限制行人進出,放出更多的斥候探馬盯著左右的動靜,大量封存的作戰物資,桐油、鐵蒺藜、檑木滾石、一捆捆箭矢、新造的床子弩等等都搬上牆頭,將城寨內的青壯男丁組織起來,或加強城牆,或派出城寨破壞道路。
雖然廬江防線後的淮西禁軍暫時沒有動靜,但駐守在巢湖西岸的壽州軍同樣不敢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