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頁

不得不讓人佩服。

「昆州水泥廠,到荊華實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一共有過幾次技改?」

「大的技改有 4 次,第一次,是 80 年代,85 年左右。淘汰了一批建國前的老裝置,增加產量,降低生產成本。第二次是 1990 到 1991 年,還是增加產量。第三次,是 97 到 98 年,是改進生產模式。第四次是我退休後,具體情況我不清楚。」

「馮大姐,剛才你說,技術革新了,工人素質提高了,工廠的重點變成了生產和技改,工會逐漸被邊緣化,是嗎?」

「是。」

「那是不是說,早先年,工會還是發揮很多作用的,在廠裡的技改時間,也有些作用吧。」

又是停頓,若有所思。這幾個問題,都打斷了馮蘭仙一開始的侃侃而談,敘述變得凝重。

「早先年,自動化程度低,機械少,技術改造專案都是靠人力完成的,那時候的技改,就是全廠動員,一連幹上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完成的。分班倒,不分白天黑夜地幹。各個車間,都成立青年突擊隊,黨員突擊隊。爭著上。」

「工人在前面忙,工會負責組織青年服務隊,到食堂幫廚,給技改工人送飯,送茶,送汽水,送西瓜。還負責組織人員接送在生產一線技改的工人的孩子。穩定大後方,對技改順利實施,可是發揮了大作用的。」

那也是田文明最輝煌的時刻吧。

「1997 年,改制後的荊華實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全力進行又一次技術改革,生產線全部改成立窯式生產,還要發展水泥磚生產線,建設攪拌站,增購水泥罐裝車。這既是要跟上水泥生產行業的發展,也是拓展公司業務。」

「這些技改專案,都是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才能完成的,但更重要的還是需要花時間去培訓人員,熟悉機器裝置。原來那套靠時間和汗水換來的成績,還是需要,但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文化水平,技術水平,成了更重要的因素。」

「這次,工會沒幫上忙了嗎?」

盧一品敏銳點捕捉到了異樣。

「是。改革開放都深入了,市場越來越發達。食堂都承包了。要吃飯,食堂 的人,飯店的人,給你送到車間裡,什麼都有。要吃什麼水果,水果店的人按要求配好,送來。水就更是了,1996 年,昆州就開始喝桶裝水了。工會還能做什麼?」

「做宣傳啊!」

聶雲斌出乎意料地接了一句。

「這你就不懂了,警察同志。所謂宣傳,如果只是櫥窗裡貼些照片,出幾本畫冊,那都是老套子。那時候,我們就已經在考慮拍攝技改的紀錄片,做廠史教育,建設企業文化。這些事情,交給廣告公司的人,人家做得專業多了,也快得多。要宣傳,就要靠更專業的人。」

屬于田文明的最後一塊陣地,也丟掉了。

「盧一品,問她,是誰負責的各次技改專案?」

盧一品又是一陣沮喪。這個關鍵問題,又被許暢發現,又是他自己忽略掉的。

在沮喪之餘,不得不對許暢,又生出一些欽佩來——這個小丫頭,不簡單啊!

「馮大姐,除了你退休的那次技改之外,是不是每次技改,都由你來負責?」

「每一次技改的總體組織,策劃,協調,都是我。具體實施是技術科,生產部,後勤採購。我們家老宋曾經是技術科的負責人,他就是具體負責人之一。」

「馮大姐,田文明的工會,就是在你的手上,一點點變得邊緣化的,可以這麼理解嗎?」

這是一個尖銳的問題。盧一品身為刑警的敏感,讓他選擇了冒險,提出這個問題。

沉默。思索。

「可以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