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這次認慫的極快,割地賠款,一樣不落。
在日本人的堅持下,他們不但保住了本島四島,還保住了對馬島和北海道。
基本國土得以保全,算是一場外交勝利了,但在國內引發了劇烈的震盪,甚至有人刺殺伊藤博文但沒有成功。
《漢日東京條約》規定,日本割讓千島群島,承認琉球及附屬島嶼歸琉球所有,撤出駐朝鮮釜山軍隊。賠款3000萬兩白銀,分三年付清。
漢軍甚至都沒提出駐軍要求,根本不怕日本人賴賬,因為隨時都可以開過來。如果不是不想為了日本這塊爛地犧牲士兵生命,現在要征服日本還是有實力的。
對大漢來說,當務之急是享受勝利果實。
好吧,最後的勝利收益,是大清出的。向大清總理衙門通牒,要佔有除雲南之外的浙江和山東,作為對大清戰敗的懲罰。
這些都是跟法俄談判的時候得到的允許,兩國在浙江和山東沒有利益,加上戰爭失利,他們對此保持默許。而英國人儘管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可現在法俄戰敗,他已經找不到幫手一起聯合干涉了。在得到大漢不會繼續向兩江擴張的承諾之後,選擇了接受。
此時大清躺的平平的,慈禧立刻下詔給三省巡撫,讓他們立刻跟大漢交接版圖。大漢隨後跟大清簽訂了友好協議,鄭重承諾兩國修好,結束了戰爭。
李鴻章負責了全程談判,對他來說,保住北直隸已經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可這份條約還是被清流憤怒的批判,李鴻章已經臭不可聞。
當然還有其他利益,比如曾經被清廷不斷拒絕的鐵路。現在大漢不但得到了李鴻章修建的津浦路的的所有權,用來抵償賠款,還獲得了修建從南京到福建鐵路的權力,以及英國人心心念唸的從上海到雲南鐵路的權力。
聽到談判結果的兩江總督左宗棠立刻病倒,他這幾年身體一直不好,可以說憂憤成疾。他強烈反對這份條約,但無奈慈禧同意了。左宗棠立刻一病不起,給慈禧和光緒寫了一份遺折,勸說慈禧要興辦洋務,鼓勵光緒要學習西方文化。
左宗棠不久之後病死,能接替他職位的人已經不多,曾國荃臨危受命,上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跟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一南一北控制了大清所有海岸線。
大漢在浙江和山東的權力交接很平穩,漢軍有三分之一出自山東,跟山東的鄉土聯絡十分緊密,加上這幾年山東移民太多,社會矛盾已經大大緩解,所以沒鬧出什麼事端,除了一些頑固鄉紳試圖對抗外,最激烈的行動,無非是離開山東,不做大漢臣民。浙江也一樣,跟福建相鄰,兩地經濟往來十分密切。
困難出在雲南,這裡勢力構成複雜。上次殺死英國翻譯官馬嘉理的,就是當地少數部族民團,事後清政府懲處了幾十個當地部族士兵,才平息事端。
漢軍第一次入滇,就是被各種勢力襲擾,才在法俄等國戰爭威脅下撤離昆明的。
這次入滇,情況同樣複雜,但已經不會像上次那麼狼狽。因為兵力足夠,新組建的南方軍團,開始打一場治安戰。
漢軍的勝利,讓英國報紙歡欣鼓舞,他們聲稱是英國幫大漢打贏了這場不可能的勝利。理由是漢軍南方軍團完全是用英國武器裝備起來的,如果沒有英國借款和裝備支援,他們不可能反擊強大的法軍。
這算是一個原因,這場戰爭中,大漢在倫敦金融市場上先後發行了三筆戰爭債券,一共三億英鎊,摺合10億兩白銀。其中第一批用於向英國採購軍火,並支付運輸費用。大英帝國的商船,堂而皇之的將這批軍火直接送到廣東交接。沒有一個國家敢攔截英國商船跟香港之間的貿易,於是這批軍火從香港進入廣東,源源不斷裝備大漢新兵。
第二批借款用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