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是合格而已,這樣的人才放在幾百年前或許真的是明君,但是放到眼下,真的有些弄不懂事情的發展了。
雍正就說:“這事兒不是一兩日能說清楚的,再議吧。”
等大家散了之後,他留下幾個兄弟討論這事兒。還是因為那句話,茲事體大,這些人不敢輕易下結論。
如果贊成,將來若是執行下去出了問題怎麼辦?總要有個人為這件事情背鍋,今日贊成的人就有可能是日後背鍋的人之一。如果不贊成,可是目前也拿不出什麼有效的反對論據,沒法證明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
十三阿哥說:“姐姐的意思別的可能不太懂,但是重商輕農大家都聽出來了。這與咱們以往看聖賢書上得來的意思大相違背,可咱們是從關外來的,聖賢書也沒讀幾年,該不該遵守咱們也不好說……要不然這件事兒放到朝廷上議一議?”
老六阿哥心想這種事只要拿到朝廷裡面討論,必然會有一大群人反對。就朝廷上天天發生的事情無風還有三尺浪,更別說這樣的大事了。
老六阿哥說:“妹妹不是一直說眼下就是大爭之世嗎?這方案就相當於變法,當初商鞅變法就是為了富國強民,這也是為了富國強民。其實咱們已經走在變法的路上,而且這變法也是四哥親自下場推動的。如果遵守聖賢書有用,那麼汗阿瑪晚年為什麼留下這麼一個爛攤子?對,子不言父過,我不該這麼說。我就問問你們,是想回到幾十年前還是想過眼下的日子。”
幾十年前大家的日子和現在的日子沒什麼變化,若是真的要比較一下,那就是朝廷的日子有變化。朝廷以前想賑災都擠不出銀子來,哪裡像現在銀子堆滿了庫房,也不用擔心糧倉裡面的糧食不夠吃。就從這方面考慮,朝廷的日子是向好變化。
雍正回憶了一下以前,再考慮一下眼下,跟幾個弟弟說:“要麼是為朝廷,要麼是為咱們家,咱們總要考慮一頭,這事兒我覺得行!”
十六阿哥看了看幾個哥哥,發現這裡面最激進的就屬於四哥了,這邊還沒討論出結果呢,他脫口就說這事兒行。
現場沉默了下來,他都說行了,還討論什麼?
雍正也有自己的解釋:“當初汗阿瑪還在的時候,朝廷裡面每年都能接到地方上的稟告,不是這個地方反了就是那個地方作亂。還有什麼罷工罷市罷考,再有什麼邪說歪道蠱惑人心。朕這幾年沒聽說過有這類訊息,並不是百姓覺得朕有多麼仁愛百姓而心向朝廷,朕在這京城裡面坐著,就是心憂天下,和百姓們中間也隔了一層官員。這些官員你們還不知道嗎?個個如狼似虎,看見好處恨不得扒下來一層皮,朕縱然是有好意也傳達不到百姓耳邊,有好處落不到百姓手裡。可現在為什麼沒這類訊息了?那是因為日子有了奔頭,連蘇秦都說‘使我有洛陽二頃田,焉能配六國相印’,道理都是一樣的。”
現場大家面對面,都能看到對方臉上的表情:這事兒皇上他想做。
既然他都決定了,那就做吧。
決定了要做之後也不是立即實施,而是要評估第一步是否合理,這需要最少半年乃至於一年的時間。在開始評估之前,雍正把幾個兒子叫過來詢問。
“你們覺得你們姑媽的這個計劃怎麼樣?朕一直在猶豫,拿不定主意,想問問你們的意思。”
弘暉沒有立即回答,他能看到這裡面的好處,也能看到這裡面的危機,弘暉也在心裡衡量利弊。
弘暉低頭思考,沒有立即回答,雍正也不催促,而是看向了其他人。
弘昀和二哥弘昐對視,兩人都不敢輕易開口。
弘時則是不假思索地說:“這事兒你老人家乾綱獨斷就行,有用得上兒子的,您儘管差遣,兒子不懂得大道理,幹活還是能做到盡心盡力的。”
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