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桐城就到了古城小杏的老家宜城安慶,這裡有著古韻新姿,情牽遊子的念念不忘,讓大家有興趣一探究竟,集賢關,水師營,迎江寺,都是小杏經常給小夥伴講起來,讓大家一起想要去的地方。
安慶,這座別稱“宜城”的城市,宛如一部塵封的史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承載著千年的歲月流轉,靜靜等候著歸鄉遊子與四方來客的探尋。
當小杏踏上這片故鄉的土地,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兒時熟悉的街巷、空氣中瀰漫的獨特氣息,都化作心底最柔軟的眷戀,迫不及待地要將這份歸屬感與摯友們分享。
集賢關,作為安慶極具標誌性的地點,傲然而立,見證了歷史的風雲變幻。
它宛如一位堅毅的守護者,扼守著城市的咽喉要道,在古時的軍事戰略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朝代更迭,戰火紛飛,無數的軍隊曾在此穿梭、對峙,那厚重的關隘城牆,雖歷經風雨侵蝕、炮火洗禮,卻依舊頑強挺立,磚石上的斑駁痕跡,是歲月鐫刻的勳章,默默訴說著往昔的硝煙瀰漫與驚心動魄。
小杏、張楠和小桃姐一路歡聲笑語,車子剛到集賢關的標誌旁,就像尋到了寶藏一般興奮,趕忙整理衣角、擺好姿勢拍照打卡,想要將此刻與故鄉標誌性地標的同框瞬間永久定格。
就連憨態可掬的熊貓犬阿寶也不甘示弱,圍著眾人歡蹦亂跳,時不時還鑽進鏡頭裡,為這歡樂的場景增添幾分俏皮與靈動。
此時,站在車旁的李富貴和張廷堅面帶微笑,看著張北忙前忙後地取景照相。
張北專注地擺弄著相機,時而蹲下身子,捕捉低角度的獨特畫面;時而往後退幾步,將眾人與身後雄偉的集賢關全景框入鏡頭,力求為朋友們留下最完美、最具紀念意義的影像。
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一幅溫馨美好的畫面,摯友間的情誼如同這暖光,熠熠生輝。
安慶的歷史,恰似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源頭可追溯至數千年前。
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奠定了這片土地最初的文明根基。
春秋時期,安慶地區屬皖國,古老的皖文化自此萌芽生長,皖山、皖水孕育出獨特的地域風情,那神秘的圖騰、古樸的祭祀儀式,是先民們與天地、神靈溝通的密碼,為安慶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原始面紗。
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安慶在唐宋時期逐漸成為長江沿岸的重要商貿據點。
碼頭千帆競發,商船滿載著茶葉、絲綢、瓷器等珍貴貨物,駛向遠方的國度,又從異域帶回香料、珠寶等奇珍異寶。
一時間,安慶城中商鋪林立,街頭巷尾熱鬧非凡,叫賣聲、吆喝聲交織成一曲繁榮的商業樂章。
文人墨客也紛至沓來,或登樓遠眺長江,潑墨揮毫留下壯麗詩篇;或漫步江畔,與漁人共話江湖趣事,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明清之際,安慶更是達到了一個輝煌的巔峰。作為長江中下游的軍事重鎮和政治中心之一,它肩負著拱衛江南、治理一方的重任。
高大巍峨的城牆環繞著城市,城牆上的瞭望塔時刻警惕著四方動態,城內的官衙府邸莊嚴肅穆,政令從這裡發往各地,維繫著一方的安穩與繁榮。
同時,安慶的文化昌盛不衰,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文學流派獨樹一幟,引領文壇風騷數十年。
方苞、姚鼐等文學巨匠,用犀利的筆觸、深邃的思想剖析社會永珍、探討人生哲理,他們的著作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流傳,讓安慶成為無數文人心中的聖地。
近現代以來,安慶雖歷經風雨滄桑,卻依然砥礪奮進。
在洋務運動的浪潮中,安慶內軍械所應運而生,它猶如一顆希望的火種,點燃了中國近代工業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