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雲看著前臺美女用異樣的眼神看著自己,看了看身邊椅子上的趙甜解釋道:“我們是朋友。”
前臺美女不好意思地向姜雲和趙甜道著歉:“不好意思,馬上旅遊旺季了,大多來的都是情侶,我以為你們…”
姜雲特意交代了,兩人的房間緊挨在一起,人生在外,安全最重要,住得近,有事可以及時照應。
放下行囊,兩人約好去附近的古城夜市吃點東西。
晚上快到10點鐘,步行到古城夜市,即使現在已經是夏季了,兩個南方人看著幾個稀稀疏疏的人影在街道上走著,街上的攤位幾乎都在收攤了,北方的夜市十點不到就開始收攤,還真不適應。
要是在南方,夜生活晚上11點才開始,還好古城夜市區還有幾個燒烤店在正常營業。
兩人進店,選了一些網上推薦的吃食,烤羊肉、烤玉米、炸雞塊等肯定要吃的,特別是烤羊肉吃起來肉質細膩,外焦裡嫩,沒有一絲的羶味,兩個南方人吃的大呼過癮!
兩人吃到11點半,走回酒店,洗了個熱水澡,等待著明天的草原之行了。
第二天,姜雲兩人一大早吃好酒店的免費早點,便驅車向300多公里外的呼倫湖附近奔去。
一出呼倫貝爾市區,十幾分鍾後,就跨越過海拉爾河,駛上海滿一級公路,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中,一條灰色的長蛇般的公路向前方延伸著,偶爾一些牛羊群和蒙古包在窗外掠過,青草的芬芳不斷地撲鼻而來。
大草原,終於見到大草原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姜雲對草原特別的熱衷,有一年5月吧,原本做好了呼倫貝爾大草原自由行的攻略,但後來聽一去過草原的同事說夏天的草原蚊子太多、太毒,南方人過去會受不了,草原行也就這樣夭折,而改省內遊了。
趙甜的師兄是巴爾虎人,叫巴阿如汗,老家在呼倫湖附近的新巴爾虎右旗下面的呼倫蘇木的一個草場上,姜雲和趙甜這次主要是去找巴阿如汗的父親----巴伊德日,蒙語就是健壯的意思。
巴爾虎,是一個以遊牧地區名稱而得名的部族名稱。
巴爾虎蒙古部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巴爾虎蒙古族已經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其部族原駐牧地在內貝加爾湖以東巴爾古津河一帶從事遊牧和漁獵生產。
歷史上,巴爾虎蒙古族是一個弱勢部落,就像這個弱小的民族部落一直在歷史的夾縫中聚聚散散,卻奇蹟般保留了下來一樣,這一古老的名稱千百年來能夠延續下來並使用至今,應該說是一個奇蹟。
後來,巴爾虎蒙古人隨著不斷遷徙,分散到貝加爾湖的東部和南部。
當時,巴爾虎的主體在呼倫貝爾,在熊及蒙古國境內也有分佈,另外在遼省、吉省、黑省、西疆、蒙省的錫林郭勒盟等地均有分佈。
1732年,清政府為了加強呼倫貝爾地區的防守,將其他地方的巴爾虎蒙古族士兵及家屬3796人遷駐呼倫貝爾牧區,以防熊國人侵擾。其中275名巴爾虎蒙古人便駐牧在今陳巴爾虎旗境內。
1734年,清政府又將在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志願加入八旗的2400多名巴爾虎蒙古人遷駐克魯倫河下游和呼倫湖兩岸即今新巴爾虎左右兩旗境內。
阿如汗家的祖先正是當年遷徙過來的一支,現在他家裡有一塊三千畝的天然草場,養著兩千頭的羊、七八百頭牛。
以前放牧肯定要騎馬的,現在有時也用越野車或摩托車來放牧。但每個牧民家中,馬是必不可少的,阿如汗家還有三四百頭馬,而且是被稱為華夏三大名馬的三河馬。
三河馬是熊國後貝加爾馬、蒙馬及日不落國純種馬等雜交改良而成的,已有上百年的馴養歷史,主產於蒙省的呼倫貝爾三河地區,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