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裡,梅伯、林雙雙和幾位老師正在討論教學大綱。白板上已經寫滿了課程安排:
基礎階段(一個月):
發聲練習:每日清晨
臺詞訓練:重點突出咬字和語氣
形體課:請京劇團老李執教
表演基礎:梅伯親自授課
提高階段(一個月):
劇本賞析:徐懷民主講
角色創造:深入理解人物
即興表演:培養臨場應變
聲樂培訓:結合影片主題曲
實踐階段(一個月):
參與新專案排練
舞臺實戰演練
鏡頭表演技巧
結業彙報演出
“我建議在基礎階段增加一門課。”京劇團的老李說道,“眼神訓練,這很重要,尤其是在特寫鏡頭中,那眼神得能傳遞出戲裡的情感。”
梅伯贊同地點著頭:“確實。現在的年輕人不懂得如何用眼睛去表演,全靠面部表情硬撐。”
“說到眼神,我倒是想起了一個人。”老裁縫慢悠悠地走了進來,他手裡拿著一把老舊的剪刀,瞥了一眼在場的眾人,緩緩開口:“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李秋芸那場《春閨夢》?全靠一雙眼睛就演活了思婦的心境。”
這番話引起了陳映的注意。老裁縫難得主動提起李秋芸,而且專門挑這個時候來,顯然是話裡有話。
“周師傅,您是不是也想給我們出出主意?”她試探著問。
“我就是想說,除了表演課,是不是該加點藝術修養的內容?”老裁縫看了眼陳映,“比如說,傳統戲曲、詩詞歌賦這些。當年在南洋,演員們可是要必修這些課程的。”
梅伯聞言眼前一亮:“對,周師傅說得對!這些確實很重要。演員不能只會演戲,還得有文化底蘊。這樣,他們的表演才能更加有深度。”
林雙雙趕緊拿出課程表,在上面新增了一節藝術修養課:“那就這麼定了,每週五下午安排一節藝術修養課。”
“我來教這門課吧。”老裁縫見狀主動請纓,“正好,我還收藏著些老照片和劇本,可以給學生們看看。”
陳映注意到老人說這話時意味深長地看了自己一眼,顯然這些“教材”不簡單。
“還有一點。”徐懷民不知何時也走了進來,他環顧四周,說道:“表演不只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對生活的理解。所以,我建議讓學生們多出去體驗生活。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理解角色,更好地詮釋角色。”
“說得對。“陳映趕緊記下,”可以安排學生去不同場合觀察生活,比如茶館、碼頭、工廠……”
“碼頭?”老裁縫突然插話,“那倒是個好去處。可以看看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各種人生百態都在那裡。”
陳映心中一動,這已經是老裁縫第二次暗示碼頭了。
“就這麼定了。”她順勢說道,“每週安排一次生活體驗課。第一站就去碼頭……”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將教學大綱完善起來。陳映看著寫滿了內容的白板,心裡卻在思索:老裁縫今天的表現太反常了,他到底想暗示什麼?
“培訓班的事準備得怎麼樣了?”黎世昌在晚飯時問道。
“已經定下了第一批學員,十個人。”陳映回答,“下週一就開課。”
黎明月坐在一旁,神情難掩期待。這些天她一直在為培訓做準備,連《舊夢如歌》的劇本都帶著看得少了。
“聽說圈裡有不少議論?”黎世昌繼續問。
“江維德那邊自然不滿。”陳映不以為意,“不過倒是有些意外收穫。程導說很支援這個想法,還推薦了兩個年輕演員來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