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實在太假,精明過人的唐太宗卻信以為真,滿心歡喜地告訴了褚遂良。他說:父子之愛,本是天性。泰兒為了遂朕心願,居然提出作此犧牲,實在讓朕感動。
褚遂良立即警覺。沒錯,正因為父子之情是天性,所以李泰必是作偽。於是上前一步對李世民說:陛下失言。請問天底下,哪有殺了愛子傳位給弟弟的?何況承乾謀反,不就因為太子之外另有奪嫡之人嗎?如果陛下要立魏王,那就非處置晉王不可,否則魏王和社稷都沒有安全。
如此一來,事情就嚴重了。其實動動腦筋就能明白:魏王現在是隻有一個兒子。將來呢?不再生了?如果像父皇李世民一樣,也生出十個八個來,難道統統殺了?就算李泰自己說話算數,他的兒子難道就坐以待斃?如果十幾個兒子都只有死路一條,難道不會聯合起來對付晉王李治?
李治這邊也有問題。李泰已經許願死後讓位,李治難道就不緊不慢地等著哥哥去死?他難道就不會對哥哥之死做點什麼促進工作?如果李泰死前來不及殺掉那些侄子,他又將如之何?難道親自動手或者刀兵相見?都不可預料。
可以預料的是,按照李泰提出的方案,太宗皇帝百年之後必有一場骨肉相殘的血光之災。而且,由於預設了先後兩位儲君,朝中大臣必定會分為兩派。到時候,兩派都會參加到宮廷鬥爭中來,就連國家都有分裂的可能。因此,如果要立魏王李泰為儲,那就只有現在就殺了晉王李治。
唐太宗也明白了。他淚流滿面地說:我不能。[18]
李泰卻繼續上躥下跳,甚至對李治進行恐嚇:你平時跟漢王李元昌關係最好,現在他參與太子謀反被砍了頭,你就不害怕嗎?李治本來就膽小怕事,聞言果然愁眉苦臉,在父皇面前也戰戰兢兢。只不過李泰沒有想到,他的自作聰明反倒提醒了李世民:如果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有危險。只有立李治,才能保證三個兒子一生平安。[19]
於是,太宗皇帝毅然決定將太子和魏王同時廢黜,後者也被打發到了均州(今湖北省均縣)。事實證明,保全三個兒子的想法得到了實現:李治對兩個哥哥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極大的同情,甚至由於擔心他們衣服不夠,飲食不好,還特地請求父皇下令沿途有關部門給予特別關照。[20]
李治確實孝悌。
承乾和李泰的奪嫡之爭終於偃旗息鼓,太宗皇帝卻感到筋疲力盡甚至心灰意冷。他私下對幾個心腹大臣說,你們看朕這三個兒子一個弟弟(漢王李元昌)都幹了些什麼!想想活著真沒意思。說完拔出佩刀,竟然要自盡。
大臣們立即上前攔腰抱住。
褚遂良則一把奪過佩刀,交給了李治。
長孫無忌馬上就看懂了褚遂良的這個動作,他自己也不願意錯過機會,於是當即問李世民:陛下究竟要立誰?
太宗皇帝脫口而出:我想還是立晉王。
長孫無忌立即表態:謹奉詔。有異議者,臣請斬之!
太宗皇帝只好對李治說:拜謝你舅舅吧!
李治就地向長孫無忌單膝跪下。
太宗皇帝又說:不知輿論會怎麼樣?
長孫無忌說:晉王仁孝,天下歸心已久。懇請陛下向文武百官徵求意見。如果有不同意的,臣萬死不辭。
太宗皇帝批准了這個提議,並在太極殿召見六品以上的官員。李世民說:承乾悖逆,泰亦兇險,皆不可立。朕打算在皇子當中另選一人為儲君,諸位說誰最合適?
殿中一片異口同聲:晉王仁孝,當立為儲。
懦弱的李治,就這樣成為太子。[21]
其實,這個戲劇性的場面十分可疑,因為太宗皇帝很快就反悔了,打算改立吳王李恪,結果又理所當然地被長孫無忌阻止。可以說,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