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東,你是黃河臂彎裡,一顆璀璨的明珠;你是華夏曆史上,一段不老的輝煌。你將厚重的根祖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繁華與富強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中國運城,一座承載河東歷史與文化的城市,一座黃河金三角魅力無限的中心城市,就矗立在這塊土地上。

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嫘祖養蠶、后稷稼穡,這裡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呂洞賓的仙氣,柳宗元的才氣、司馬光的史評,關漢卿的元曲,這裡是智慧與文化的結晶;關雲長千里單騎、薛仁貴一箭定天山、裴氏的宰相將軍的胸懷無與倫比,這裡是忠勇與誠信的故鄉;女媧氏摶土造人,衛夫人八陣書法、楊玉環無限嫵媚,這裡的巾幗不讓鬚眉。翻開河東的歷史,我看到華夏五千年文明,穿漢風唐雨,歷宋韻母音,從這裡一路搖曳著走來,凝鑄成民族的人文精神,輝耀成河東的俊美華光。

中條之風,千古不變;蒲州之腔,百載不衰。鹽湖的滷水,撫育了千年華夏子孫;黃河的大浪,賦予了炎黃子孫的剛強。當我在舜帝陵前感受仁孝,當我在關帝廟尋覓忠義,當我站在中條山顛把《南風》高唱,當我沐浴鹽湖領略死海神奇,當我在普救寺裡久久地找尋愛情,當我攀上顴雀樓欲目千里,當我蹬上秋風樓瞻秦望魯,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的千古綿長、歷萬載而不衰的真正緣由。

河東,壯美的河東,你是女媧補天遺落的一塊五色石,你是七仙女織就的一塊錦繡章,你是啞姑泉眼裡噴出的碧玉,你是黃土裡長出的白金。在你表裡河山的熱土上,繁衍著華夏民族最優秀子孫。你就像一隻唱著和諧之歌火紅的鳳凰,從大河之東躍起…

歷史河東,文化河東,千古一河東。 。。

安邑: 第一王朝的背影

眾所周知,中國第一王朝是夏朝,而夏朝至今沒有見證物,所謂不可靠。口口相傳,記錄在華夏人骨子裡的就是禹都安邑(運城)。走在運城,身在夏墟,每時每刻都為之遺憾。

安邑,戰國時期魏國都城,魏惠王31年時都城遷往大梁。秦漢時期為河東郡治所和安邑縣治所。安邑縣乃置於西漢,至北魏太武帝神嘉元年(428年),分為南北兩縣;太和十年(493年)北安邑縣治所東遷、並改名夏縣,至今不變;南安邑為安邑縣,50年前合併解縣為運城縣(今為運城市鹽湖區安邑辦事處)。 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還曾臨時定都安邑,時近一年。

古安邑遺址稱“禹王城”其地稱禹王村,位於近山西運城東10公里處。至今尚有城垣殘跡,由於幾度興起,城址有年代不同的大、中、小三個城圈。大城屬戰國前期,地跨鳴條崗黃土丘陵和崗下平原,周長公里,作北窄南寬的梯形,牆基的寬度除西北城角有1公里的地段為22米外,其餘部分都是10—12米。大城的中部,又有周長3270米的正方形小城,牆寬5—6米,地勢高出周圍地面1—4米,可能是與大城同時建造的宮城,但尚未找到宮殿基址。至於將大城西南部圈起的中城 垣,周長6500米,則可能是秦漢時期作為河東郡治時修築的。

禹王城內滿布東周至漢代、兩晉時期文化層,其堆積厚度2…3米遺存極為豐富。出土的大量遺物有陶範、漢五銖錢等,尤以五銖錢泥範最為珍貴,有“海內皆臣, 歲豐登熟,道無飢人”十二字篆文方磚和獸首瓦當為同時期遺址中所獨有。一處遺蹟禹王臺,又稱青臺,為歷代祭禹之所,50年前毀於戰爭,留一夯土高臺,位於小城東南角,當地傳說為禹妻的望夫臺。它是國內現存戰國-秦漢古稱遺址中儲存最完整的一座,1988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翻開歷史扉頁,就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黃帝族後裔的一支夏后氏在河東崛起,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和私有制產生的基礎上,一次巨大的災難,讓我們的民族在中原地區進入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