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來兩位李三才和王之臣還算過關,被孫老師確定為可備經略之選。

在天啟徵求了孫閣老的意見以後會推便開始了,名單上有四位,閻鳴泰、李三才、王之寀、王之臣,但會推的結果卻是閻鳴泰當選,這下孫老師不高興了,我才給他打了六七分,你們怎麼能讓他上位?可這是會推的結果,規制所在,總不能您孫老師說重來就重來吧?此時,孫老師發話了,既然不能重來,那麼就我來(語驚四座),大家還沒有緩過神來,皇帝卻已經欣然同意了,於是孫大人便去了遼東,一去就是四年。

在孫老師這次大意凜然的壯舉中(確實是太大意了),最鬱悶的要算閻鳴泰了,本來他是經過議會推選而成為了前線總司令(議後、會推、選出,官拜“遼東經略”),可是代理國防部長孫大人(暫掌兵部)一句話就降級成了巡撫,到遼東去只能給孫大人當跟班不說,沒過多久還被孫大人一腳給踹了(撤職調離)。

孫老師此次義舉實在出人意料,倘若這遼東經略是個肥缺,估計來自言路的罵帖會把孫老師給活埋了,但這個位置明顯是個深坑,所以極少人有表示不滿,不過清醒的人還是有的,就在孫大人赴任之時,至少有三個人應該還是清醒的。

第一個就是王在晉,畢竟交過手、掐過架,大家知根知底;第二位便是不久前才從山海關視師覆命回京的兵部尚書張鶴鳴,這位仁兄在回京覆命前又喊了一嗓子,表示力挺王經略,他這一嗓子算是結束了另一樁公案,這個事情往後會有支線情節,這裡就不贅述了;第三位則是內閣首輔葉向高,葉首輔道行比較深,早在孫大人提出要插手遼東之時他就想攔,可沒攔住,隨後遼東局勢急轉而下直至他罷相,所以後來他曾坦言;一提起這擋子事兒那可真是腸子都悔青了(葉公不能挽,悔之無及'1')。

就整個事情的發展而言,客觀的說,孫大人是玩得有點過火了,您老入閣暫掌兵部後,申請去山海關巡閱倒也罷了,關上跟王在晉一番掐架下來也應該知道自己的斤兩了,回京後給人家王經略扣個“沉雄博大之未能”的帽子,把人攆走了就算了吧,自己還要去遼東前線接手,真是寫了幾篇奏章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純屬自己把自己給忽悠進去了,還真以為自己兵法韜略要勝他人一籌。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孫閣老一把年紀,為了掐架挺身入局,來蹚遼東這潭渾水,也算不易,接下來栽了更大的跟頭那是後話,這些個人榮辱都是小節,但孫大人此舉的另外一個副作用卻是將整個大明王朝拖入了一個死亡螺旋,這就非同尋常了。

這個非同尋常的副作用來自孫承宗的守遼方略,孫老師的方略如果具體來講可以說出很多內容,但也能總結為一條,那就是凡是王在晉推崇的他就反其道而行之。

王在晉的基本方略非常講求實用,他先用八里鋪重城將山海關變成雄關天險,暫不擴軍、清汰弱卒、憑險穩守,裁撤多餘的官員以節約用度,並以薊鎮原有中、東兩協作為山海關的預備隊,再聯絡、撫賞漠南蒙古諸部,使其甘願在關外設帳,成為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緩衝墊(以圖將來善加利用),王經略如此的安排的功效在於,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穩來暫時穩定住遼東的局面,這樣的安排其實是給予了朝廷財政喘息的機會,同時也為積蓄力量大舉進攻提供了可能,這一點至關重要,在後面另有專述。

本著這樣的原則,所以王在晉的用度預算非常緊湊、節儉,八里鋪用銀93萬兩(雄關天險永存後世),卸任之前已經把漠南蒙古諸部調集過來用了幾個月了,而撫賞的銀子才花了1萬多兩,這不過是山海關幾萬軍隊三四天的花銷,其餘的非但沒有增加開銷,反而還在原來的預算中有所節減(也算夠摳門的)。

'1'【《三朝遼事實錄》卷八】

第九章 出手闊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