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廢柴,能連續四朝身居高位、要職,那也太玄乎了。

--------------------------------

'1'【金庸著《袁崇煥評傳》】

'2'【閻崇年著《袁崇煥傳》】

'3'【當年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兒》六】

'4'【《明史》卷二五七王在晉傳】

'5'【《崇禎長編》卷七崇禎元年三月“南吏部尚書王在晉仍以太子太傅為刑部尚書”】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四章 文韜武略大比拼

具體到軍事方面,有關兵部的官職,王同學從外派的巡撫、經略到中央的兵部侍郎、尚書這些要職是全都幹過,不過王同學的軍旅生涯,還不光只有這些。

明朝的文臣領兵的體制,是“督撫兵備”體系,其中“督、撫”(總督、巡撫)屬於高階軍職,“兵備”乃屬基層軍職。在高階軍職裡王同學幹過的有“山東巡撫”和“遼東經略”(“經略”與“總督”屬同級'1'),而基層的“兵備”(可由“副使”或“僉事”擔任的)更是王同學的老本行,王同學在一份奏章中自己曾有過這樣的總結:

王在晉題:“……書生未聞軍旅,然職始為僉事兼攝沿海四道,與倭寇戰於海,獲功升級受欽賁,歷遊楚、浙無非兵事。”'2'

從這段奏章內容來看,王同學剛出道的時候是打倭寇的,資格比老,加之後來又分別對付過後金和流寇,期間也順便跟蒙古部落有交情,資歷可謂不淺。

綜上所述,王同學在歷任了兵備、巡撫、經略、侍郎、尚書這麼多軍職以後,可以說在明朝“文臣領軍”的體系中是實現了全壘打,從基層到中央的要職全都幹過,而時間跨度也夠長,歷時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

所以,如果以王同學軍事履歷的“豐富度”和“時間跨度”來看,就算他當初是一介文弱書生,在歷任了這麼多軍職以後,即便成不了偉大的軍事家,那也不至於廢柴到——兵略、膽識、智慧、遠略全無的境地(閻會長語'3')。

此外,就時段而言,王同學在上任“遼東經略”之時,他的軍旅資歷也遠高於孫閣老和袁縣令。在經略遼東之前,王同學任過兵備是打倭寇的,當過巡撫是提防後金的,到了京城入兵部為侍郎是備經略之選,後來又一度總理三部,同時兼任財政部、國防部、總裝備部的第一副部長,負責的是遼東軍需供給,可以說當時的王在晉業已是個常在軍旅、久歷戰陣,兵馬錢糧、軍械造辦一切熟絡的老江湖了,臨危被選去遼東這種險地也不算意外。

可孫閣老和袁縣令就差遠了,就在王經略被任命之時(天啟二年三月'4'),孫閣老暫掌兵部不過一個多月'5',而袁縣令被派往遼東充其量也就一個多月'6',他們二個人在軍職上的時間加到一起不過三個月,這跟歷任軍職已經三朝的王經略一比,那根本不是一個級別,所以也難怪孫閣老在那場載入史冊的掐架中會鑽了地縫。

在搞清楚王同學的軍旅背景以後,先前幾位大能們所說的,什麼王同學在掐架之時,根本不懂軍事(金大俠語)或者從來沒有打過仗(當年明月語)這些話,就顯得太不靠譜了,史學研究可不能想當然,萬事都要有依據才行。

當時的真實情況是,王同學完全有資格指著孫、袁師徒二人的鼻子說:“書生未聞軍旅……”,而這樣的評斷也是恰如其分的,孫老師奏章里長篇大論、頭頭是道,而實際操作卻一塌糊塗;袁同學放狂言、出風頭、小報告樣樣在行,可是兵略、遠見、謀略、智慧等要素就夠嗆了(這些稍後便可見分曉)。

其實,書生就書生吧,不會打仗,不懂軍事,只能在紙上作作門面功夫,有些書卷氣倒也正常,不過孫閣老、袁縣令二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