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20世紀,美國掌握了資本市場,它就在華爾街的推動下迅速地實現了經濟崛起,成為了全球最強大的經濟體。
所以我們發現,任何國家的崛起有一定的規律,就是必須要掌握當時最先進的經濟文化。進入21世紀,資本市場仍然是最為先進和重要的經濟文化之一,所以我們應該主動去了解它、掌握它,並且使它為我們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援。
中國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窪地(1)
還有一個非常發人深省的現象,叫“資本窪地”。在過去幾個世紀中,我們發現哪個國家成為了全球的資本窪地,都具備了崛起的先兆。17世紀,全球的資本都流向荷蘭,荷蘭彈丸之地,就迅速地實現了崛起。18世紀全球資本流入英國,英國也就隨即成為日不落帝國。19~20世紀,全球資本流向美國,美國就迅速實現了崛起。但是我們發現這些國家在崛起中,還有一些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說,它崛起之後能不能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比如說17世紀,全球資本流入荷蘭,由於它缺乏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來消化這些資本,結果是資產全面上漲,最後以“鬱金香泡沫”告終。18世紀全球資本流入英國,英國迅速崛起成為日不落帝國。但是就像我們剛才講到的,在1913~1918年之間,當英國的資本市場被美國超越之後,英國就迅速地淪為世界二流強國,而美國依靠它的強大的資本市場一直維持著。相對來說,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一直維持著相對比較強大的競爭力,它實現了高科技產業的崛起。
過去的15年中,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當仁不讓的資本窪地。但我們也看到,在全球這些大國崛起背後,僅有資本、僅形成資本窪地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可以消化、轉化這些資本,把它轉化成為強大的實體經濟,才會實現真正的崛起。中國亟需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來消化這些資本。不光這些外來資本,還要消化我們本國的資本,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推動企業的成長,從而支援和推動中國的崛起。
如果我們深入研究美國的矽谷模式的話,發現矽谷並不是因為它的地理條件如何優越,而是因為它產生了一種資本和科技對接的機制。如果我們在中國的很多地方能夠複製這個機制,相信中國也有能力複製矽谷。所以說,資本市場的發展對於今天中國經濟轉型,對於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換一種說法就叫做“與其去複製微軟還不如複製納斯達克”。也就是說,你提供一個良好的資本和對接機制,能夠雨後春筍般產生很多高科技產業,很多產業可能不是在你的預料之中,而是要依靠市場去發現、去篩選、去推動成長的。
提問:您剛剛說到虛擬經濟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有的觀點認為這次美國的金融危機,主要是因為虛擬經濟過度發展,它的衰敗是必然的,不知道您怎麼認為?
祁斌:怎樣衡量虛擬經濟跟實體經濟之間是否達到了平衡?我們從世界經濟,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中,發現虛擬經濟對於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如果虛擬經濟的發展偏離了實體經濟的需求,也很容易造成很大的災難。我們看到最早的“鬱金香泡沫”,這個非常典型。鬱金香的炒作毫無意義,它完全成為了金錢遊戲,成為了一場賭博,成為了一個投機,最後它的潰敗也是必然。在很多後來的危機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界限就不太清晰。比如說高科技產業興起的時候,網際網路迅速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當時它的股價是一路飆升。這個時候大家可能對於未來的預期發生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使得它的估值嚴重地背離了實體經濟,最後它的失敗也是一種必然。但是從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存活下來了,經過了市場的淘汰,最後雅虎、谷歌、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