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那樣,暴烈的政治運動和戰火經常打斷剛剛萌生的科幻幼芽。大量歐洲文化精英為了躲避法西斯迫害來到美國,也充實了它在各方面的人才庫。許多美國科幻作家都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移民。這可以說是美國科幻最終成功的一個外在原因吧。
美國科幻文藝的發達也與美國商業文化的發達有關。科幻文學自誕生以來一直被排除在主流文學之外,上不得廟堂。沒有商業化作基礎,科幻文學便無法形成必要的社會影響。而一個美國作者創作商業化作品,至少要比其它國家的作者較少心理壓力。其成功的可能也要比其它國家的作家更大。科幻文學只有借商業渠道才能自立,這可以說是一個尷尬,也可以被視為一種自豪。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六章:在和平中大發展(2)
第二節:美國科幻向全世界擴張
二戰的硝煙散盡,美國的文化隨著美國計程車兵和美元散佈到世界各地,其中之一就是美國的科幻小說。如果說二戰以前,世界主要大國的科幻文學還能夠保持獨立成長,相互競爭的勢頭的話,二戰終結了這一切。除了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等國擁有政治文化壁壘外,西方國家的科幻創作大都經歷了一個再次誕生的過程,那就是:放棄本國的科幻傳統,以美國科幻為範本,興起新的科幻浪潮。
1923年,日本愛媛縣松山鎮誕生了一個叫矢野徹的人。二戰時,矢野徹成為“皇軍”的一員。隨著日本的敗北,矢野徹流入失業大軍。但他有幸在美軍基地裡找到一份收集垃圾的工作。就在一堆堆垃圾中,矢野徹發現了美軍官兵帶來的大量科幻小說。被這些小說漂亮的封面和插圖吸引的矢野徹透過閱讀這些作品來學習英語,幾年後便開始嘗試翻譯,其選擇面涉及了海因萊恩、斯特金、赫伯特等人的科幻經典。這些作品逐漸受到從廢墟中重建家園的日本人的喜愛,培養了一大批本土科幻愛好者。從他們中間產生了星新一、光瀨龍、小松左京等現代日本科幻小說的骨幹作家。
矢野徹不僅從事翻譯工作,自己也創作科幻小說。後來,矢野徹成為第一個訪問美國的日本科幻作家,並且協助成立了日本科幻作家協會,擔任主席一職。
由於同文同種,美國科幻進入英國的廣度和深度自然大於其它國家。不過,二戰時最早進入英國的科幻雜誌卻是被作為遠洋船的壓艙物的一部分拉到英倫三島的。後來,由於美國科幻市場規模遠遠大於英國,英國科幻作家們紛紛為美國出版商寫作,使英美科幻實際上成為一體。
1951年,美國科幻大舉進入德國,開始了德國的“現代科幻時代”。1952年,美國科幻譯作在法國開始產生大量影響。其它西歐國家也在差不多的時間裡成為美國科幻的“殖民地”。
由於政治和文化壁壘,前蘇聯大致是在七十年代末才開始接觸美國科幻的。前蘇聯的科幻作家驚異於美國科幻小說中奔騰的想象力,還為此進行過“近科幻”與“遠科幻”的討論。到後來,甚至戈爾巴喬夫也成了美國科幻作家的擁躉。
在南美,蒙泰羅把美國科幻小說引入巴西。
到了七十年代,“美國出口科幻小說,就象出口可口可樂一樣。”這句美國科幻評論家詹姆斯岡恩在《科幻之路》中寫下的話,雖有些誇張,但與事實相去並不遠。
這股世界科幻文藝美國化的浪潮於七十年代末進入中國,並且在九十年代開始佔據統治地位。那是《科幻縱覽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要介紹的內容。
世界科幻文藝的美國化,其效果應該從正反兩方面來評價。首先,科幻文藝只是在美國才走向系統化和職業化。其它各國基本是以業餘作者或兼職作者的創作為主,在作品數量和質量上無法與美國相比。對於科幻愛好者來說,他們自然要選擇更好的作品。因此,美國科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