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商體系是很正常的事,不值得大驚小怪。
對徐騰來說,這就不是什麼大事。
徐騰大致和陳志辛、施泰德聊了幾句,決定由他和陳志辛親自負責,年底之前,速戰速決,從中汽集團手裡買下20%的合資廠股份,拿走所有的奧迪經銷商。
合資廠不用南遷,採購體系在三年內繼續沿用中汽集團的那一套,這是徐騰能給中汽集團的最大優惠價碼了,多的就沒了。
中汽集團要是不滿意,那就上首都告狀去。
大眾集團解決不了的事,不代表華騰汽車集團解決不了,因為華騰汽車是本土企業,不受合資法規的限制,一對一的單挑,即便中汽集團是共和國長子也折騰不過華騰汽車。
用中國的話說,這就是形勢比人強。
首都很清楚,華銀財團收購奧迪這件事,雖說是華銀財團和大眾集團董事會層面的雙贏,但從資本層級的操作而言,徐騰和華銀財團付出的代價是驚人的……好處則是以華騰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汽車產業,徹底擺脫了對歐美日汽車體系的技術依賴,不再受制於寶馬集團,在極限狀態的優雅轉身,反而控制了整個寶福華汽車聯盟。
這是中國汽車業憑藉資本優勢,就是仗著錢多不講理,打了一個大勝仗,至少在資本層面相對於歐美日汽車財團,縮短了十年差距,有了和歐美日汽車業抗衡的基礎。
這個時間段,沒有哪位領導會為了一個廠、幾個廠的工人飯碗問題,去阻擋華騰汽車同豐田、通用的大決戰。
現代…起亞的韓系汽車業,已經被華騰汽車打的生活不能自理,打出了全球十大車企的行列,下一個目標不是豐田,還能是誰?
徐騰今天這個會議就是要談這個問題。
“日本車的質量好,成本管控好,這是一個事實,但這個事實是以它的原裝進口車為例子,真正在國內比,日系的質量和成本管控不佔優勢,這是國內的整個工業體系決定的。”陳志辛是華騰汽車集團的董事長,首先要說幾句,定一個大基調,“我們在國內和日系全面開戰的時機已經成熟,要麼不打,要打就打個長期大戰,首先是輿論戰,揭穿日系神話,特別是在60後、70後的轎車消費客戶,這個輿論市場怎麼做,我們要考慮的非常完善。”
徐騰點頭同意,老陳在這個行業搞了三十年,從90年代搞桑塔納起步,到今天,國內汽車行業的各個方面,他有什麼事情是不清楚的?
日系車、韓系車,這些年的整體質量都是呈下滑趨勢,因為競爭太激烈,只能越來越依賴國內的汽配供應體系,現在的豐田、本田、日產,除了發動機和變速箱,其餘基本都是中國製造。
機械這種東西,1微米和2微米的誤差都會導致很多問題。
起亞有一個車型,在韓國和美國那邊都沒問題,在國內和東盟市場就一直出問題,現代集團自身都搞不清原因,華騰汽車幫他們搞清楚了,中韓國標體系不同,中國這邊的轉向杆國標是0。5微米誤差為合格,韓國是0。2微米誤差為合格。
0。3個微米,價格差距是多少呢,600塊。
韓國那邊是一千起步,國內是400起步,算上進口稅,韓國原裝就得1300。
標準不同,設計就要有差別,設計上調整一下引數,整體相互協調,那還是可行的。
日系不管豐田,還是日產,從日本引入車型都要重新設計,根據國標引數重新搞一套新設計方案,改動量還是比較大的。
德系,美系都差不多。
韓系這麼多年就沒幹這個事,基本是各種工作從簡,韓國本土的設計引進來,照搬中國的國標配件體系生產,所以,出問題的事情就特別多。
事實上,即便是在韓國國內,現代集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