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推
第75章 騂騂角弓
八十步!
眾少年聽罷,議論紛紛,上一次呂行與人比射時,他只是挪到了七十步外,這一次,居然是八十步,是呂行的射術又有了進步?還是說,他上一回只是隨意扣弦,並未顯露真正的本事。
趙無恤聽後也略略吃驚,八十步,這可是一個了不得的距離了。
周代以八尺為一步,而一尺合後世23。1厘米,也就是說,一步大概是185厘米,八十步則是將近150米!
趙無恤前世也對弓箭著迷過,但只是玩票性質,水平不咋地,這一世繼承了身體的天賦,才有了起色。
他知道,弓箭有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的概念,以春秋時代初具發展的弓種情況看,諸夏軍中通用的反曲角弓,最大射程一般在110步左右,有效射程則在70到80步這一範圍。但實際上,哪怕是前世,能在50步內箭無虛發,就已經是玩弓的佼佼者了。
而呂行要在八十步外施射,說明他的射術已經達到了常人的頂峰,再往上,恐怕就能觸碰到養由基、潘黨、呂錡這類天才的領域。
當呂行的侍從將他專用的大弓取來時,趙無恤頓時明白了,難怪這廝如此託大,敢到八十步外開射,原來是自持有一把好力氣啊!
春秋時,諸夏使用的多數是反曲角弓,也有部分竹、木材質的單體直拉弓。
趙無恤聽成邑的匠人說過,製造弓所需的六材是幹、角、筋、膠、絲和漆,正所謂“六材既聚,巧者合之”,只有六材準備好了,才有可能合製成弓。
對於六材的選用標準,匠氏們有較詳細的規定,如弓幹,就有七種原材料,並排定了它們優劣的次第,“凡取幹之道七:拓為上,穩次之,犀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為下”。認為七種樹木中,以拓木製弓是最好的材料,而最次的是竹材。
呂行手中那把,正是一石二斗的拓木角弓。
先秦西漢,一石約合28千克,普通人缺乏拉弓發力的技巧,魯莽去拉弦不但拉不開弓,還很容易傷到臂膀。開春時,趙無恤在成邑主持過一場鄉射禮,那些未經訓練的成年國人,大約只有一半人能張開一石弓,這已經不錯了,因為就算是後世的射箭比賽裡,射手的拉力也就是20千克左右。
所以,呂行用的一石二斗角弓,摺合34千克,是軍中虎賁的標準制弓,這個份量的強弓想要彎弓如滿月並不容易,但若能開滿,甚至可以用來射殺皮糙肉厚的犀牛和大象。
在去年冬狩時,趙無恤用來射黑熊的,僅僅是一石角弓,能做到五十步內箭透一甲而已。至於一石二斗的弓,他也曾試過拉成半滿施射,但每次只能堅持釋放五十多支箭,到了最後幾矢,他的手和肩膀肌肉便會痠痛顫抖,發箭的準頭已經完全沒有了。
由此看來,呂行的氣力要遠比無恤大上許多,要知道,他也就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身體還能夠繼續成長。待他成年後,恐怕世間又將多出一個勝似潘黨、呂錡的恐怖射手。
令狐博輕咳一聲,宣佈了這次射術勝負的規矩:“射者,其儀容體態合乎禮的要求,其射箭節奏合乎樂曲的節拍,而且射中得又多,則勝!”
趙無恤知道,射箭時講究“循聲而發”,也就是聽著樂章的節拍來,這並非花花架子。而是因為在兩軍交戰時,弓手們開弓射箭,也得聽著金鼓聲的節奏齊射,而不是亂放一氣,若是那樣,就會被算成是“亂行”,罪當貶爵,無爵者罰為城旦舂。
這一回,居然是趙廣德自告奮勇,請求讓他來擊打節奏,說完便拿著鼓錘敲起了陶缶(fou)。缶,是一種盛酒的陶瓦器,也可以作為樂器,在秦地最為流行,歷史上戰國的澠池之會,藺相如逼秦王敲的,就是這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