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此文看,曹睿可謂嗚呼哀哉得一塌糊塗,但實際上呢?據《三國志?后妃傳》引《魏略》曰:“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憂暴崩。甄后臨沒,以帝屬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說甄后見譖之禍,不獲大斂,被髮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殯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引《漢晉春秋》曰:“初,甄后之誅,由郭後之寵,及殯,令被髮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後,使養明帝。帝知之,心常懷忿,數泣問甄后死狀。郭後曰:‘先帝自殺,何以責問我?且汝為人子,可追讎死父,為前母枉殺後母邪?’明帝怒,遂逼殺之,敕殯者使如甄后故事。” txt小說上傳分享

何以如此?千古曹操只一人(12)

曹魏前期兩個大人物都是如此死於非命,但王沈《魏書》所述竟如此顛倒黑白,真實讓人怵目驚心,而這不是王沈編造的,王沈依據的卻是曹魏政府的檔案。即便現代法西斯等極權主義黨政機構恐怕也沒有這麼大的造假膽量。給《三國志》作注增加了很多不同說法和材料的史學家裴松之針對甄妃之死發議論說:

《春秋》之義,內大惡諱,小惡不書。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殺害,事有明審。魏史若以為大惡邪,則宜隱而不言,若謂為小惡邪,則不應假為之辭,而崇飾虛文乃至於是,異乎所聞於舊史。推此而言,其稱卞、甄諸後言行之善,皆難以實論。陳氏刪落,良有以也。

裴松之就差直斥《魏書》是“穢史”了,認為宮廷內的壞事,大的避諱不說,小的不寫。曹丕不立甄妃當皇后而加以殘忍殺害,事實清楚,魏國人寫歷史要麼不說、要麼不寫,現在掩飾、假造竟然到了這種地步,與見到以前的史書太不一樣了。由此推論,那些說卞皇后、甄皇后各位皇后好話好事的,都很難當成事實。陳壽刪掉曹丕甄妃相互推讓等事,做的很對。《魏略》所載明顯支援裴松之的推論,曰:“初,卞後弟秉,當建安時得為別部司馬,後常對太祖怨言,太祖答言:‘但得與我作婦弟,不為多邪?’後又欲太祖給其錢帛,太祖又曰:‘但汝盜與,不為足邪?’故訖太祖世,秉官不移,財亦不益。”

就事論事,二妃之死既屬於曹魏早期之事,又無關政治、時局,甄郭二後又不是王沈的七姑八姨,於史於私,本來無需忌諱。細細審視、斟酌,要懷疑王沈編造表、詔以掩飾真相那就愚蠢至極,王沈既無可能也無必要,他的工作方法不過就是依據政府文書抄錄、連綴和編寫而已。雖然傻子都知道寫歷史就是要出真相,但魏史自曹丕時就命令衛凱、繆襲創作,數年未成。政府後陸續命荀顗、韋誕、應璩、阮籍、孫該、傅玄和王沈等人撰修國史。《魏書》遷延三十來年不成,這其中恐怕主要不是作者能力問題,而應是外在的黑暗環境使得諸多史事難以措筆的原因。如實寫可能得罪當局,違心寫則難見容於社會輿論。王沈最後在曹髦時速成四十四卷《魏書》,其所依據大都也應是政府文書,但有官方依據,管他歷史真相。平心而論,上述諸公拿政府的錢不幹事,雖忠於史職、良心則愧於俸祿,而王沈則卻是拿什麼錢幹什麼事,無愧於俸祿而虧於史職與良心。現在大問題來了,曹魏政府系統如此製造假文書假檔案,而且規模恐怕還是空前的。這個板子應當打在曹魏王朝的屁股上而不應打在王沈的臀部。從上述考證和王沈成書年代來看,“多為時諱”恐怕主要還不是關於司馬懿父子的,而是前此整個曹魏王朝的,既然無關政治大局的卞皇后、甄皇后諸多嘉言懿行都如此不可相信,那麼關於曹操曹丕父子的史料就不應該多打幾個問號嗎?這兩個例子充分說明曹魏一代所傳下來那些讚美、歌頌曹操的、溜鬚拍馬的史料或者曹操的諸多美言大都可以懷疑,前引王沈總評曹操就可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完美無缺,功德無量。

而陳壽以其亡國之餘的身份,加上外在的政治黑暗的現實,其文風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