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秩高於中書通事舍人?),光宗都不願聽從,冰玉更是在尚書檢校郎任上二十多年;5.二者都被《前秦書》歸入《佞幸類》。
此外,永弘二年四月,光宗決定“增設中書通事舍人及尚書檢校郎皆為三員”,這透露出光宗要進一步加強對中書通事舍人和尚書檢校郎的利用。而《前秦書》中又有一條極為關鍵的記載和楊聆一條極為重要的評論:
帝既以藩王入纂,又未冠登基,孤孑無援,頗懼是非,故引親近為侍中,用佞幸為機要,增舍人、檢校,任寒門卑微。雖然,所擢多材力之士,所進每忠義之人,故時論以帝有識賢之明。?
至於光宗委機要於親暱,受權柄乎佞狎,竟無至於禍毒,卒未亂乎綱紀,幸矣!?
綜合以上記載,在光宗時期:1.光宗極為重視在朝政中利用中書通事舍人和尚書檢校郎;2.這些中書通事舍人和尚書檢校郎往往由地位不高、而與光宗關係較為親密的“佞幸”擔任(這也能從現存史料中光宗朝時期幾乎沒有門閥人士再擔任“中書通事舍人”的記載這一現象中反映出來),但這些“佞幸”往往能力相對較強。
由上,可以發現,儘管光宗在其在位時期,表面上將朝堂高官的位置大部分都授予了門閥人士,但光宗卻依靠尚書檯中的尚書檢校郎和中書檯中的中書通事舍人這兩個看似品秩不高,但卻對於朝政執行極為重要的“機要”之職,透過任用出身寒微的佞幸來擔任尚書檢校郎和中書通事舍人,在“機要”之職上實現了對門閥的排斥。光宗以佞幸掌機要,一方面抑制了門閥勢力對朝政的影響,另一方面,光宗所用佞幸大多出身寒微但卻與自己關係親近,他們的權力由皇帝(光宗)授予,他們的權力,本質上就是皇權,相比於擁有強大家族勢力的門閥,這些佞幸出身寒微,極其便於皇帝對他們進行控制,因此,光宗以佞幸掌機要也有利於加強其君主專制與集權。
三、秦穆宗以寒門對門閥勢力的抑制
永慶十一年五月廿九,秦光宗駕崩;六月初二,秦穆宗即位。
對於秦穆宗而言,他能夠即位為皇帝,似乎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因為秦穆宗本人是光宗第三子,在此前,比他有著更加優先的繼承權的有作為嫡長子的哀太子和光宗極為喜愛的獻文太子。如果不是因為二位太子都英年早逝,秦穆宗是沒有機會成為太子並繼承皇位的。因此,穆宗能夠繼承皇位,對於他自身而言,或許是一個意外,史書也稱其“未意奉纂,蒼卒南面”。?
由於其本來沒有預料到自身會被立為太子甚至繼承皇位,因此,穆宗在此前似乎並沒有留心過如何治理國家:
初,帝既位光宗第三子,不虞能奉國本,以是鮮留心於典章治術,惟耽溺乎聲色犬馬。?
但是,作為皇位繼承者的秦穆宗,在其繼承大位後一開始並沒有懈怠於政,相反,秦穆宗在即位初期,繼承了其父親秦光宗的施政原則,繼續對門閥勢力進行抑制:
始即位,尚勵精圖治,察門閥勢盛,遂擢用朱詹、楊運之屬,欲修政理。?
如《穆宗紀》所言,秦穆宗在剛剛即位之時,“勵精圖治”,並察覺到了“門閥勢盛”,於是任用了“朱詹、楊運之屬”,企圖“修政理”。
如此看來,似乎秦穆宗在其統治初期是透過任用朱詹、楊運,來抑制門閥勢力,考察秦穆宗初期門閥勢力的政治實態,此說應當不誤。秦穆宗初期,其朝堂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就在於尚書檯、中書檯和六部等重要機構的最高長官不再像光宗在位時期那樣,幾乎由門閥人士壟斷,而是出現了由“非高第”的寒門人士擔任尚書檯、中書檯和六部中部分機構的最高長官:
(高隆二年)五月,以朱詹為尚書檯令,楊運為中書檯令,鄧灼為秘書檯令,冉垕為御史臺令,薛楚為吏部尚書,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