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章 乾隆時代:盛世之下的成就與隱患

分兩路進攻大金川。然而,由於當地的地形極為險惡,加之氣候惡劣,清軍在戰鬥中遇到了極大困難,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夏秋,依然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面對僵局,乾隆帝決定增派兵力,並任命大學士傅恆為前線指揮官。傅恆到達前線後,採納了嶽鍾琪提出的深入敵後的策略。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清軍終於逼近了莎羅奔的老巢勒烏圍,迫使莎羅奔投降。這場戰役不僅平定了大金川的叛亂,也展示了乾隆帝在軍事戰略上的果斷與智慧。

與此同時,西藏地區也出現了不穩定因素。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地方貴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領導了一場叛亂。然而,在達賴喇嘛的領導下,與駐藏清軍聯合行動,迅速平定了這次叛亂。乾隆帝認識到,地方貴族的過大權力不利於西藏的穩定和中央對西藏的有效統治。於是,在平叛後,乾隆十六年(1751年),他廢除了原有的藏王制度,成立了由四位噶隆組成的西藏地方政府噶廈,並制定了《西藏善後章程》,增強了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的權力。

在準噶爾地區,乾隆帝同樣面臨嚴峻挑戰。準噶爾部內部因爭奪汗位而發生內訌,薩喇爾、三策凌等先後率部內遷歸附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抓住時機,發兵五萬直搗伊犁,進攻達瓦齊。達瓦齊措手不及,兵敗被俘。然而,歸降的阿睦爾撒納因未能實現統治厄魯特蒙古四部的野心而反叛。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軍收復伊犁,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清軍隨即展開追擊,並最終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擊敗叛軍,阿睦爾撒納病死於逃亡途中。

平定準噶爾後,乾隆帝立即調派滿漢官兵一萬人南下,討伐天山南路叛亂的大小和卓。這場戰役持續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最終,清軍攻克了喀什噶爾和葉爾羌,大小和卓逃往巴達克山部被殺,天山南路的叛亂被徹底平定。

五、揚威西南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面對沙俄在邊境的挑釁,命令阿桂和車布登扎布率領軍隊驅逐俄軍。這一行動展示了乾隆帝在處理國際關係時的強硬態度。同年十月,乾隆帝的第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帝)出生,這為皇室增添了新的希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乾隆三十年(1765年),雲貴總督楊應琚報告緬甸各部落頭人表示願意歸附清朝。然而,由於楊應琚身體狀況不佳,乾隆帝任命楊廷璋赴永昌繼續處理抵禦緬軍的事務。然而,清軍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底瓦江之戰中失利,乾隆帝因此賜楊應琚自盡,並調整了軍事部署。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帝派遣大學士傅恆赴雲南負責徵緬事宜。次年(1769年),又命阿桂和阿里袞協助傅恆剿滅緬軍。但由於緬甸氣候炎熱,疾病肆虐,清軍損失慘重。最終,緬甸國王孟駁請求投降,並向清朝稱臣納貢,清緬戰爭結束。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小金川土司與沃克什土司聯合挑釁,乾隆帝命令阿爾泰勸諭小金川。同年,和親王弘晝和大學士傅恆相繼去世。而在同一時期,土爾扈特蒙古族在渥巴錫的領導下,成功脫離了俄國的控制,返回中國。乾隆帝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接見了渥巴錫一行人,封渥巴錫為汗,並授予其他成員親王、郡王等爵位。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金川和小金川土司索諾木朋楚克、僧格桑再次發動叛亂,攻打周邊土司。乾隆帝決定再次出兵平叛,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先集中力量對付小金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軍轉向進攻大金川。然而,負責指揮的溫福表現無能,導致清軍遭受重大損失。乾隆帝隨即任命阿桂為定西將軍,重新